第614章:京师的万人血书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4章:京师的万人血书

第(2/3)页

夫走卒,引车贩浆,亦或是商贾学子,勋贵官吏,同样也是在这上面写下了自己的姓名。”

  “五城兵马司负责收集已经写完的血书,截止传达消息过来,五城兵马司是衙门院子里,都已经是堆满了书写好的血书。”

  “而在街头上,还有许多地方正在进行着。”

  “只怕是这京师之中数百万人,约莫有八九成都是参与了其中。”

  蒋瓛的语气中,都透露出非常明显的震撼。

  他已经算是见识过不少市面的了,可这样的场面还真就是第一次遇到。踸

  说句大不敬的心里话,就太孙殿下这么个程度,已然是超越了陛下了。

  朱元璋听完之后,并没有立即回应,而是对蒋瓛吩咐道:“抬起你的右手给咱看看。”

  在陛下的吩咐下,蒋瓛自然是伸出右手。

  朱元璋看了眼问道:“所以你是在什么时候也把名字给写上去了。”

  蒋瓛略微尴尬的说道:“回禀陛下,臣见第一批送来的血书之中还有不少空隙,便也把自个的名字也加了上去。”

  这算是小聪明的伎俩,其实蒋瓛这样的小心思当然是不可能说瞒过朱元璋的。

  可这让朱元璋感觉很是受用。踸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这是对自家大孙的关心呐。

  且有这么大的反响,让朱元璋的心里很是畅快。

  “大孙可是知晓了此事。”朱元璋再行询问道。

  蒋瓛回道:“太孙殿下今日早间一直陪着锦妃作画,应当是并不知晓此事。”

  毕竟是皇宫,除开比较紧急的情报外,一般通传都是在于锦衣卫这边。

  而朱英最近得空闲时,要么就是陪着徐妙锦作画,要么就是听叶月清谈情,亦或者是到每个妃子那里去探望一番。

  原本一心想让大孙操劳起来的朱元璋,却发现如今的大孙,好像是直接过上了比自己还悠闲的生活。踸

  可偏偏就是如此,朝廷政务,军情要事都从来没有被耽误过,反而是更加良好的在循环。

  这也让朱元璋没得办法去说教,最后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了。

  朱元璋有些感慨:“咱这个大孙呐,什么都好,就是过于慵懒了一些。”

  “单看其日常行事,可真就跟历朝历代的那些庸君昏君还真没啥区别。”

  这话不管是蒋瓛还是身边伺候的太监刘和,可都没法去接,只能是沉默着不吭声。

  朱元璋突然有些好奇的对身边刘和问道:“咱最近都没怎么关注言官那块,那些个天天把礼教挂嘴边的家伙们,可是有过弹劾大孙。”

  这些个清官言官们,一个个最为头铁不过,哪怕是朱元璋本人要是有什么犯错的地方,也是直接上奏章弹劾。踸

  鉴于对元末腐败吏治和农民起义的亲身体会,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明代言官制度,并且是给予了很大的权力。

  建立之初朱元璋曾道:“臣不谏君,是不能尽臣职。君不受谏,是不能尽君道。臣有不幸,言不见听,而反受其责,是虽得罪于昏君,然有功于社稷人民也。若君上乐于听谏,而臣下善于进谏,则政事岂有不善,天下岂有不治?”

  这是因为担心后世子嗣作为皇帝权力过大而没有制约,所以特地设下言官制度。

  一来是起到净化吏治,二来也可作为规劝君德。

  当然,历史上的发展总是和朱元璋的想法相违背,亦如这言官制度,在明前百年倒还是不错。

  最后这言官制度,自然是跟朱元璋的反腐,禁黄,藩王,卫所的结果差不多。

  与朱元璋想象的美好大相庭径。踸

  从明孝宗的‘两京言官之狱’事件开始,言官们就可谓是进入堕落的深渊了,彻底成为大明毒瘤,以至于发生言官之祸。

  明中后期更是给朝廷造成了强大的破坏力。

  这言官制度简单点说,就是朱元璋搞了个衙门,给他们俸禄,其主要工作职责就是弹劾,所谓是以言代行,每天就是做风闻言事,直言规劝。

  曾经有一次朱元璋自己微服私访京师,或许是因为勾栏听曲所以耽搁了点时间,导致没赶上皇宫的宵禁。

  按理说皇帝本人来了,这宫廷禁卫军当然是直接放行。

  好巧不巧的恰好有个言官去面见朱元璋,没等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