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诫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9章:朱元璋的告诫

第(2/3)页

的富庶?这怎么跟咱听使臣说的完全不同。”

  安南朱元璋是派遣过使臣去查探的,对于整体安南的情况,不说是十分了解,六分七分还是有的。

  整体而言,安南也是个穷地方,大量的百姓吃不饱饭,也没什么衣服穿,怎的到了大孙这里,就好像变得富裕了起来。

  还在钱庄里弄了七百多万两白银。

  朱元璋自然知晓那就是大明宝钞兑换来的,关于发行去安南的大明宝钞他自然知晓,那都是做了特殊的印记,和大明这边的宝钞有所区别,目前可不准许在大明流通,只能是在安南流通。

  以巾帛制作的宝钞换取真金白银,这还只是与安南王室合作。

  仅一年,且只相当于大明不过是郡县之地,就吸了七百多万两白银,这真是让朱元璋难以想象。

  这跟他心中的贫瘠小国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

  朱英便解释道:“倒也不能只看一面,安南整体穷困,但那些贵族的手中钱财也是不少的,而我大明将士可不需要去负责安南的百姓衣食住行,是单独开辟一地方。”

  “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且占据肥沃土地,是以情况自当有所不同。”

  两句解释,朱元璋立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就好比大明的江南一般,承担了大明几乎是一半的赋税。

  安南的穷苦百姓,是安南王室需要负责的,大明的将士只管自己,自然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这一番话,顿时就让朱元璋的眼界打开了。

  按照这样的情况,其他的小国自当也是差不多的,终归有些富庶之地。

  那么是否也可以按照现在安南模式搬照,同样派遣一些大明将士过去驻扎,不仅能够扩大大明的影响力,还能够有力的消除边疆隐患。

  比如是现在的安南,有五万大明将士坐镇,自然不可能说还能发生出什么对大明不利的事情。

  如若有什么变化,首先就是这五万将士受到影响,即便是有所动乱,其发生所在地也是在安南境内,很难说影响到大明国内。

  把战争控制在大明疆域以外,这对于大明国内的发展还有百姓的安危,都是一个极大的好事。

  朱元璋目光炯炯的看向大孙,朱英当然是心领神会。

  当下说道:“这是孙儿未来所谋求的一个方向,不仅是大明的将士,包括我大明海贸的商人,实际上也可以同样达到这样的程度。”

  “江南造船厂那边,我已经让张伯去传告了所有想干海上贸易的家族,所有干海贸的家族,于两年之后,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格标准,收购外边的粮食回国,且需按照我大明的市场价格进行一个回购。”

  “并且孙儿将一些火药司淘汰的老版火器,租赁给这些海商,让他们带着足够的人手和钱财,到海外别国去购置土地奴隶,种植粮食,开设工厂,而后回馈我大明。”

  听到这里,朱元璋便道:“咱听着江南那边的奏章,说是最近有许多武馆开设盛行,想来便是大孙暗中安排的吧。”

  就此事上,朱元璋很快就联想到前段时间看到奏章里的一些事情。

  不仅是江南地区,包括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也是多处开设武馆。

  这武馆所教,差不多就是一些操练士兵的手段。

  专门是给人在短期内进行一个人员操练。

  其中更是包括火器的一些基础运用。

  还有数人的合击手段。

  朱英没有否认,回道:“是孙儿所安排的,一些从军队里退伍的老兵,没有什么安身之地,尤其是伤残老兵,连种田都不能,仅靠一些退伍补贴,生活上比较困难。”

  “现在海商们出行各国,难免会遇到许多的意外,是以孙儿就想着开设武馆,让这些退伍老兵也有一个安身之所。”

  “海商这边的随从护卫,也能够得到一个基础的培训,在外遇到危险也能有足够的武力保全自身,当算是一举两得。”

  这番话说的是冠冕堂皇,可朱元璋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哪里还不明白其中的隐喻。

  安排退伍老兵是真,但实际上从目的上来说,大孙更是想让这些海商们的护卫,操练如同士兵一般,代替大明于海外进行一个开扩。

  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