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鸡肋之詹徽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1章:鸡肋之詹徽

第(3/3)页

一些洪武老臣兼任。

  目前朱英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心班底,自然就得另外培养心腹了。

  詹士府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

  正六品府丞一人

  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

  在官员的体系中,还是比较丰富详细,相当于一个小的内阁体系了,或者称呼为东宫体系更为贴切。

  朱英在心中想了想说道:“我想寻之人,当不畏强权,才华尚可即行,最好是在断案之上,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如今京师随着商业兴起,我在批阅奏章之际发现,诸多案件也变得频发起来,因此须心中有着公正之心才可。”

  “最好是对于大明律法,有着较强的熟悉程度。”

   在朱英的操控之下,大明京师愈发繁荣昌盛,人流也是越来越多,各地商会,行商,买卖之人,不断朝着京师聚集。

  加上如今海禁解除,经商的环境变得更为友好,虽然没有明令提高商人地位,但与去年,多数人对于商人鄙视程度,正在不断的降低。

  这些发展和朱英,还有其麾下的群英商会息息相关,自百姓那边看来,当今太孙殿下都是经商之人,还给京师百姓,太多福利优惠。

  廉价的货物,让百姓们真正的得到了实惠,这等情况下,对于商人的偏见,自然会发生很大的扭转。

  当京师有了商人的土壤,加上众多的达官贵人,大户富户,高度集中的人口需求,在这里做买卖,也不用担心受到太多欺压。

  也就不仅仅是大明商人聚集,许多国外商人也闻风赶来。

  只是繁华喧闹之下,竞争也越发激烈,一些带着不轨心思者,企图暗中非法夺取财物之人,也就逐渐增多。

  京师发生的案件,也更加多了起来。

  当今大明外部虽有战争,但国内一片祥和,经营民生是为重点。

  目前刑部那边,大量案件的积压。

  这等事情,朱英分身乏术,偶尔参与还算可以,但真正跑去解决案件,分析案情这些不太可能,时间上也不允许。

  和詹徽想着带人去辽东不同,朱英想着把自己名下的詹士府开发出来,是为了目前京师,甚至是解决各地案件,庇佑民生,所以这才有了今日寻吏部尚书詹徽之事。

  听着太孙殿下的想法,詹徽在心中开始沉思起来。

  自记忆之中,开始搜寻符合太孙殿下需求的人才。

  良久,眼中一亮,便拱手道:“臣一番深思,当真想到一人,尽数符合殿下之要求。”

  朱英闻言,颇有兴趣的问道:“说来听听。”

  詹徽问道:“殿下可知盛唐狄仁杰。”

  朱英道:“狄仁杰之名,千古流传,我是当然知道的,难不成詹尚书所言之人,有狄仁杰之大才?”

  詹徽回道:“自然比不得狄仁杰之才,不过此人在断案之上,确实有几分本书,本身亦是太原狄氏,便是狄仁杰之后人,名为狄玉森。”

  “此人最慕先祖,常年随身携带《狄仁杰集》,日夜苦读,想如先祖狄仁杰般,施展心中抱负。”

  “不过和其先祖不同,或许是心思都到了断案之上,连着十五载,蹉跎半生,名落孙山,至今还只是一个生员的身份。”

  “现如今靠着举孝廉的路子,在山西平阳府,解州下县平陆,担任典史一职。”

  典史不算官,而是吏。

  官是有品阶,在吏部有户籍,全国流动的,不一定是县令以上,也有县令以下的,一般是有功名在身。

  县城之中,一般是知县,县丞,主簿三人为官,余者皆为吏。

  而吏则一般是地头蛇,不一定有功名,也没有品阶,想当官基本不可能。

  简单来说官员和吏员社会地位截然不同。

  官是上等人,掌有大权,而吏员虽在官府当职,实则户籍还是民籍,如若被官员开出县衙,便就和普通百姓没啥区别。

  “既然是詹尚书举荐,想必此人定有才能,我便下道令旨,将此人召来京师,看看有几分成色吧。”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