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鸡肋之詹徽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1章:鸡肋之詹徽

第(2/3)页

已然准备好的老奴,从厅堂外走了进来,手中抱着i三本厚厚书籍。

  “回禀殿下,此三册文书,是臣对于天下文人之记录,借吏部之便利,将其一一记载清晰,以省为划分,姓氏为别类。”

  “还请殿下过目。”

  詹徽的语气之中,无疑是带着几分得色,他早便猜测太孙殿下肯定要来找他,且找他就是为了官员的事情。

  朱英看着詹徽如此神情,心中感叹史书记载果然没错。

  国榷评论詹徽:‘徽才敏果决,上所最委任。然好窥上旨,终及于祸。’

  可以想象,在之前的任职之中,詹徽必然多次,甚至是经常猜测老爷子的心意。

  这等行为,当真是如同三国之杨修,论古至今,窥探上位心意者,又有几人得过善终。

  史上朱允炆只因蓝玉一句话,直接就把一位吏部尚书当场诛杀,这背后,说到底还是朱元璋的意思。

  当一个皇帝的心思被臣子摸透,身为皇帝者,可并非是欣赏,唯有忌惮。

  当皇帝都在忌惮一个臣子的时候,臣子还有什么前途可言。

  有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在这个情况下,唯死一途。

  不杀,心不安啊。

  到了现在这种情况,朱英算是明白当时曹操的选择,也懂了老爷子为何借朱允炆之手斩杀詹徽。

  不得不说,在见到目前的情况后,朱英的心中,都有一丝杀机浮现。

  只是这一丝杀机,在翻看詹徽送来的三册文书之后,便就消失了。

  文书之上,对于每一个官员的才能,喜好,性格,甚至包括专长方向,都有着非常清晰的记录。

  随便翻翻,便有数百人之多。

  三册文书内,至少有着近两千人的记载。

  可见在吏部尚书这个职位上,洪武十五年中秀才,四十九岁才入仕途的詹徽,为何能平步青云,不断得到老爷子的重视。

  才一入仕,便就升任监察都御史,只用了八年时光,便成为太子少保、左都御史、吏部尚书,位极人臣。

  这一切和老爷子的看重有关,但这份才学,还真不是嘴上说说,确有真材实料。

  “这三册文书,爷爷当是没有看过吧。”朱英翻看一段后,放下文书开口问道。

  詹徽道:“回禀殿下,此官员记载之文书,臣目前尚未完成,只有部分。”

  “臣便想着,等到大体完成之后,再上交陛下查阅。”

  对于詹徽来说,这等记载之册,于国有大用。

  他哪怕今年已然六十,但心中志向远大,致力于为陛下发现人才,提拔人才。

  且这也是他呕心沥血之作,心中骄傲。

  朱英有些感叹。

  倘若原史之中,老爷子看到这三册文书,还会执意要处死詹徽吗。

  恐怕不会见得。

  只是老爷子杀人,从来都是谋而后定,如雷疾风,不给人丝毫反应之机。

  这可成为救命宝物的三册文书,怕詹徽根本来不及反应,就已经被砍下头颅。

  心中思索一番,朱英道:“詹尚书当知晓,我之詹士府,如今人才短缺,偌大的詹士府,唯独大小猫两三只,是以想要请尚书帮忙,引荐一些人才。”

  “想来以詹尚书对我大明天下人才之熟悉,应该可以更为了解,不必我亲自去这文册之中挑选了。”

  到了这里,朱英没有自称‘本宫’,而是自称‘我’。

  这是对詹徽的一种尊重。

  对为大明奉献,尽忠职守之人才的尊重。

  即便已经是年岁六十,但詹徽心思依旧敏捷,察觉到了太孙殿下称呼之变化,便就清楚了太孙殿下对于自己所著之文册,极为满意,故而心中欢喜。

  当下开口问道:“不知殿下着重于何等方面之人才,让臣少许有些方向可寻。”

  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部门。

  或者说储君更为清晰。

  不过太子朱标,在詹士府这方面并没有太多在乎,因为太子朱标的人才培养,都是朱元璋时期的老臣。

  所以虽然有这个部门,但多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