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文化的碰撞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62章:文化的碰撞

第(2/3)页

够到自己的手上。

  ......

  “大孙,你这个法子真是不错,如此一来,这些大商的底细,就能迅速的摸清楚了。”

  朱元璋笑呵呵的对着朱英说道。

  并不是说一定要把这些商人处死,而是立于大明官府的监视之中,很多事情就好办了。

  朱元璋从来就没有小瞧过商人,正是因为对商人的忌惮,还有自身对于商业不懂行,所以才会加大力度打压商人。

  现在随着大孙的路子,朱元璋越发感受到了精通商业的好处,大量的钱财,物资,在大孙一步步的安排下,朝着京师开始聚集。

  户部,内帑,银子越发收得更多了起来。

  因为群英商会在赋税这块,全都是按时缴纳,户部光从京师群英商会这里,每月至少有十几万贯商税的增加。

  单单就京师,目前每年都能给户部提供宝钞两百万贯。

  这得是要解决多少问题。

  最为主要的是,现在正阳大道的房子还没开始建,而且大孙的几个厂子,因为冬季的关系,还在筹办之中。

  可想而知,当厂子开办起来后,这里的税收更多了。

  朱英在纳税这块,从来不曾以自己太孙的身份,而让赋税有所缺失,反而是严厉查验,必须足额缴纳,缺一个铜板都不行。

  也是因为群英商会这样的动作,让其他的商会叫苦不迭。

  这样很多曾经用过的套路,就不能再用了,不管如何,多少都是比之前要缴纳得更多。

  每次交税,都让那些商人们,感觉心里头在滴血。

  哪怕多一个铜板,这也是之前完全可以轻松逃过的。

  而官府在对于商税这块的也开始非常重视起来,普通商人想要避税的难度高了许多。

  什么合法避税,不存在的。

  不管你什么理由,反正要有一定数额的税钱上缴,才算是过关。

  毕竟一般来说,税官可不管这么多,本身也懒得去理论。

  不交钱,就是不行。

  “爷爷,目前在商业这块,倒是没什么问题,最为关键的还是在于这些文人,背地里搞学堂的歪心思。”

  朱英沉声说道。

  他已经收到消息,目前关于学堂的事情,已经在各地散播,而且出现了很大的抵触情绪。

  朱元璋不屑道:“便就翰林院那些蠢货,能有什么作为,他们的举动,都已经被锦衣卫记录在卷宗内了,咱也看了,兴不起什么风浪来。”

  朱英摇头道:“现在京师这边,还没出什么事情,但方才已经得到消息,有人把关于学堂之事,彻底的剖析开来,通过商帮渠道,四处传递。”

  “等过了正旦元宵,怕是地方上都已经形成了抵制,难以推行发展。”

  朱元璋皱眉道:“可是查出了何人传出的消息,锦衣卫这些废物,一点用都没有,这等消息竟然都不知晓。”

  朱英摇头道:“锦衣卫监察百官,在商人这块触及得比较少,这次的消息,最初的扩散就是在商帮内部。”

  “不过这年头并没有纯粹的商人,大致是后面的文人在操控,许多家族中的英才,或许现在并没致仕,也难以发现他们。”

  “聪明的人,不在少数。不过孙儿从未想着瞒着就能上。”

  朱元璋点点头,稍微有个大局观的,都能看出这其中的猫腻,朝堂上的事情,就算是压下去,也很难避免不对外传播。

  只是朝臣们或许多个心眼罢了。

  “大孙可是想好了对策。”朱元璋随后问道。

  朱英苦笑道:“这等局面,并无良好的破局之法,唯有以堂皇正道压之,而后徐徐进行吧。”

  想要一下子在大明彻底改变取士之道,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要求到达地方后,肯定会有所变质。

  即便是朱英自己,都无法保证商会的人会不会被渗透,况且现在地方上的商会,很多分会的负责人,暗中已经开始有了小动作。

  在这一块上,也只能是以自查为主。

  好在商会虽然隶属朱英,严格来讲算是皇家商会了,可一日没有给他正名,一日就是群英商会,只是后台非常大。

  这其中的概念,还有许多规矩,就不同了。

  若是正了名,群英商会就相当于国企的概念,成员也有编制,与官吏无异,现在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