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得尽人心_秦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九章:得尽人心

第(3/3)页

们说什么,白衍都毫无自傲之心,一直谦虚待人,丝毫没有得意。

  他们真的是无奈至极,想找机会都找不到。

  “让芈旌找机会,私下偷偷约白衍单独出去!”

  景骐说道。

  自从得到匈奴传来的消息后,景骐便知道,匈奴已经威胁不到白衍,而今日的事情更让景骐心生不安,若再这般下去,别说早日回楚国,就是回到楚国,想到秦国北边这里的白衍,恐怕都难以入眠。

  “你疯了!不提芈旌会不会答应,就是昌文君知道,都不会轻易放过你我!昌平君可是帮过......”

  昭毋尚听到景骐的话,露出震惊惶恐的目光,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景骐的眼神中,闪过一抹愤怒。

  不提他素来敬重昌文君,就是为了昌平君的支持,他都不会答应这件事情。

  “没有昌平君,我们会少一势力帮助,但白衍活着,你清楚意味着什么!”

  景骐转身看向昭毋尚直视自己,劝诫道。

  若非情势所逼,别无他法,他又何尝愿意。一直以来,在他的规划中,昌平君并非他最在意的人,真正让他在意的,还是昌文君,不管在楚国,还是秦国,昌文君都颇有威望,除了项燕大将军外,在他景骐眼里,楚国能任柱梁的,便只有昌文君。

  但眼下。

  白衍,他必须找个机会除掉,他隐隐约约有一丝预感,此番他若是不除掉白衍,日后他一定会后悔。

  “大人!”

  街道上,正当景骐与昭毋尚彼此互不退让的时候,一个男子急匆匆的来到景骐面前,把一卷竹简交给景骐。

  景骐见状,接过竹简缓缓打开,当看到里面的内容后,脸色大变。

  “不好!”

  景骐看完后,轻声说道,眼神满是阴狠的目光,随后把竹简交给昭毋尚。

  当昭毋尚接过竹简,看到楚国传来的消息内,写着负刍争夺王位失败,如今在太后以及李园的扶持下,熊犹继位为楚王。

  “什么?”

  昭毋尚有些慌神,他没想到负刍会输得那么快,明明项燕将军以及其他士族都在,甚至昌平君都在楚国。

  想到熊犹已经继位成为新的楚王,昭毋尚转头看向景骐。

  眼下若是再不回去,万一让熊犹坐稳王位,熊负刍恐怕性命担忧,到时候他们再回楚国,见到的就是负刍的尸体。

  “回楚国!”

  景骐叹息一口气,不甘的看向前方一眼,看向白衍府邸的方向,犹豫片刻,还是决定立刻返回楚国。

  负刍落败,并且如此迅速落败,这让景骐始料未及,他此前便说过,除了负刍,谁当楚王,谁便要死!

  善无城。

  在另一个街道上,马车内,从郡守府邸回来的赵秋与白衍,乘坐在马车中。

  “看到如此多的赵人这般尊崇你,如何?”

  赵秋看着白衍,带着一丝笑意的说道,没有向白衍抱怨过,等在马车内接近两个时辰的不满,反而询问白衍如今的感受。

  “若你公布齐人身份,率领赵人复辟赵国,日后你的声望,胜过今日百倍、千倍,乃至名传千古!”

  赵秋徐徐善诱道,望着身旁白衍的目光,满是期待。

  “可好?”

  赵秋那魅惑人心的轻灵声,足矣让任何一个普通男人心颤,但可惜的是,她面前的人是白衍。

  白衍听到赵秋的话,看了赵秋一眼,摇了摇头。

  “今日的事情实属意外!至于名传千古,公主还是找其他人!”

  白衍毫不犹豫的拒绝赵秋,随后看向面色平淡的看向前方。

  “无趣!怎么感觉那么多人愿意在你麾下,你反而不开心,若换做其他人,估计已经立下诸多豪言壮志!”

  赵秋听到白衍的话,看着对于名望、甚至流传千古的美名丝毫无动于衷的白衍,顿感无趣。

  在赵秋眼里,今日的事情若是换做其他任何一人,估计都会志得意满,笑得合不拢嘴,甚至赵嘉,做梦都想得到这般声望,这般拥戴。

  可是赵嘉却从未拥有过!

  赵秋转过头,看着沉默没有丝毫欣喜的白衍,几息后看向一旁,也懒得继续说话。

  回到府邸中。

  白衍来到凉亭,见到魏老,而凉亭内,早已经放着一个个接连不断送来的竹简。

  秋收未到,那些人如此着急的来到善无,让白衍都没想到,不过眼下登记后,白衍还要先那些人,先行回去秋收,只是先登记个名字。

  “老师!”

  白衍对着魏老辑礼。

  赵秋跟在白衍身旁,也看向魏老一眼,她知道城门哪里的事情,魏老定然已经知道。

  “今日这件事情传出去,恐怕日后会有更多人前来善无!其他郡也定会有所反应,这件事需要尽早禀报咸阳。”

  魏老开口说道。

  白衍礼毕后,听着魏老的提醒,点点头。

  “老师放心,方才已经与杨老商议,先由杨老书信去其他郡治,交由其他郡守!”

  白衍说道。

  魏老听到白衍的话,放下心来,对于此前白衍书信去咸阳,请求嬴政调任杨彦来雁门的事情,白衍已经告诉他,他也已经知道经过。

  想到这里,看着低头拿着竹简的白衍,魏老嘴角略带一丝笑意。

  如今雁门这里,白衍尽得人心,北边匈奴三五年内,恐怕连南下的念头都不敢有,加之又有杨氏杨彦调任边骑副将,雁门这里的根基,总算是稳定下来。

  看着眼前的白衍,遥想当初在齐国时,坐在路边旁的他,第一次见到,那头发凌乱,背着两个破布囊走来的少年。

  当初那巧合的相遇,那时候连他都想不到,在他注视中,这个背着破布囊,去河边帮他拾起酒壶的少年,会真的如愿成为他的弟子,而且一转眼,少年便已穿着秦国官服,任雁门郡尉,把当初被赵国祸乱的雁门,治理到这般地步。

  魏老此刻心中满是欣慰,在魏老眼里,撰写三略以及太公兵书,成书之时的陈秋,都远远比不上,亲眼看着眼前这少年慢慢成长。

  想到当初少年一脸泥土,一直嫌弃他唠唠叨叨不想让他跟着,却总是在后面心软给他干粮吃的模样,魏老老迈的眼神中,露出淡淡的笑意。

  事小见人!

  看向一旁赵秋,魏老此刻也敏锐的注意到,赵秋不经意间望向身旁少年时,隐约间,眼神再也没有当初知道少年身份后,与他这个老头寸步不让的模样。

  “果然!”

  魏老点点头,年迈的老脸上,浮现一抹‘我以了然’的表情,当见到赵秋看过来时,魏老移开视线,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

  看向凉亭外的南边天空。

  魏老清楚。

  如今白衍稳定雁门后,嬴政再无顾虑,南边,恐怕就要有大事发生!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