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第九十一章_早安!三国打工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9章 第九十一章

第(3/3)页

照诸葛亮的建议,不仅画出了图谱,而且既画出了每一个零件的分装图,又画出了整个农具的组装图,力图做到有那么点儿缺心眼的木匠看上几遍也能琢磨明白的程度。

        纸张没选什么精细而洁白的名贵纸,而是选了只要能看清字迹就好,粗糙一点也无所谓的便宜纸,于是这书的成本就进一步又降下去了。

        孟岱向张郃开口就要两千万钱的贿赂,但这书算一算成本,排除掉孔融自掏腰包的人工费之外,大概也就十钱一本,竟然同陆悬鱼当年在雒阳买到的一册饼子差不多。

        先是剧城的市廛,而后渐渐流向北海东莱各郡县,再然后则是琅琊、东海、下邳、淮阴、广陵——

        直到从械斗中短暂平复下来的老村长辗转托人,花了百钱买到了一本,立刻如获至宝地带回村中。

        于是上徐村除了需要男丁轮班站岗,妇人轮班做饭提防下徐村的挑衅之外,又多了一项日程:他们每天都要拿出半个时辰,听一听族里那位最有学问,识字最多的长辈讲农。

        什么样的农作物,该怎么种,种在什么地方,不同的土壤需要怎样不同的栽种时间,灌溉频率,肥怎么积比较好,又该拿来肥什么田,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刚开始这些老农是有点不服气的,这书是谁写的?是大儒?大儒会种地吗?大儒能将韭菜和麦苗分清吗?他写他的经书去不好吗?写个什么农书,指导谁呢?

        但渐渐听下去,这些长年累月待在田里的人就渐渐服气了。

        书里有些内容是他们所知道,有些却是他们闻所未闻的,还有一些是他们见到了,就要慌慌张张地杀猪宰羊去祭拜某一尊他们也说不清楚的神祇,除此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的。

        嗨,这书写的,豆贱之时,还可以种豆肥田?

        这个犁,这个犁怎么还是弯的?掉头很容易?!叔不是木匠吗?!快安排做一个!

        沟灌和畦灌都是什么玩意儿?

        以往听说过“翻车”,原来是这么个东西!那它到底是如何刮水上岸的?

        ……藏起来藏起来!这书咱们可得藏起来!千万不能让下徐村那群牲口知道!

        ……我知道咱们这里的水够用了!就不乐意让他们知道!

        ……这书是谁写的?咱们给他也立个像吧,开春时拜一拜!这不比那个不打雷的小陆将军灵验多了?

        凡是阀阅世家,都有本事将自己的学识品行慢慢吹到天南海北,人尽皆知,就像陈寔遇了贼,赶紧给儿孙们叫来,造了一个新典“梁上君子”,而那个贼也极其配合,不仅跳下房梁请罪,还跟着这典故一起流传了几千年。

        但黔首们就没这个本事了,他们想知道点新鲜事总是很不容易的,想知道些关于农业的新发明,新创造,就更不容易了,就像“翻车”这种最初的水车是汉灵帝时就有的,但直至现在,这些老农才终于通过图谱看明白它是怎么造出来的。

        看明白了,就好办了!上徐村外还有另一条河呀!就是河低地高,没办法引过来!

        造一个这东西试一试成不成!

        这位族中宿老的讲农课堂开了半个月,听课的一天比一天多,直到有人在后排的学生里发现了戴着斗笠,又用布蒙了脸的下徐村村民。

        ……虽然那几个下徐村的被上徐村的追着打了快十里地,几乎个个鼻青脸肿,差点没能全须全尾地回村,但他们回到下徐村时,还是受到了英雄一般的待遇。

        ……因为上徐村的秘密,再也藏不住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