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钱子归队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钱子归队

第(1/3)页

在安仁城里待了两个晚上,守将派出一支数百人的运输队要到对岸,协助往东乡搬运粮食。冯参在杨童生的帮助下混进了那支队伍,然后抵达东乡。

    杨星的主力集中在这里。冯参秘密地干掉了一名士兵,换上他的装束溜到酒馆听一名伍长和一名什长对着吹牛。

    从他俩口中得知冈山、马圩和云山都已被占领,对抚州的包围正不断缩小,但杨家父子似乎还没拿定主意。

    “听他们讲,许多杨贺带出来的老卒都希望他打下抚州称王,抢在娄自时前面最好。但杨星反对,说现在是进攻的好时机,不该耽误在称王这种事上。

    父子间好像争吵了两次,虽然杨星同意派出几支人马南下协助,可他主力仍留在东乡。”

    “那,东乡目前究竟有多少人?”赵敬子问。

    “还有三千多,肯定不到四千人。因为聊天中那什长无意透露杨星部下还剩十位队将,江山军每队是三百到三百五十人左右,所以我估摸他东乡现在还有这个数目。”

    冯参回答:“但我在街上见到来往的江山军士卒很精锐,不是老兵就是后来应募的精壮。观察来看,我认为他们大多数该是上过战场的。

    聊天那俩,口气上比较倾向杨星,觉得老帅称王太早会吸引官军,不如再多拿下些城镇给大伙儿分了田土再说这事。

    哦,说到田土是因为他们抱怨老帅抽调走的粮食太多,留给杨星的较少。所以杨少帅只好四处打粮裹足不前,连累他们也少了很多立功、发财的机会等等。”

    听到这里赵敬子轻轻拍了下桌面:“瞧,内里露出来了不是?杨贺从杨星这里要走了人手和粮食,我看这是杨星动弹不得的最大原因!”

    “这确实是个重要消息。”李丹和韩安、杨大意交换下眼色:“如果这样讲很多事便能解释通了。”然后他告诉大家:

    “昨天晚间,东河上的巡检司在民兵配合下捉了个想趁夜偷渡溜过马背嘴水卡的细作,那家伙当场就承认是蓼花子部下,被派去东乡联络的。

    蓼花子久不见杨兵北上着急了,所以要约在中秋节会师余干!”

    原来这段时间里,李丹等人不仅招募了一支两千人的团练,而且还设立了余干四厢巡检司,分别在白马、三塘、乌泥、枫港、江埠、沙港设分司。

    每分司有六十名巡检乡勇,负责缉拿可疑、查验身份、驰援示警等,并组织当地民兵开展哨卡巡逻、追截人员、往来保护、日常训练。

    各分司的正、副分巡检及什长均由原青衫队老卒担任,分司建圩堡一座,用竹筋夯筑法建周长两百至三百步土圩,内里有乡勇宿舍、分司签押房、望塔、马厩和草堂,养育骡马四匹,马车两辆。

    巡检乡勇均为青色衣裤、青布襥头,背后是“勇”字的补子,打裹腿、穿布绳草鞋,前身挂竹片串扎的竹甲,戴藤盔,十名刀盾手持刀和竹片制成的排盾,四十人持枪矛,另有五名弓手和五名侦察兼传令。

….

    各村、寨亦设立民兵,同样服色,武器或自备,或用竹枪。每五家出一人,五十家为什,六什为哨,五哨为区队。哨长以上由青衫队老兵担任。

    城外各乡镇总共成立了六个区队,一区队对白马分司,驻南边的杨埠;

    二区队对三塘分司,在西北沿埠;

    三区队对乌泥分司驻北面雷家湾,四区队对江埠分司,在西边石溪;

    五区队对枫港分司,驻羊角塘;六区队对沙港分司,队部在东边古埠镇。

    这样就形成了民兵、巡检分司、团练三级防御体系。

    同时以县令名义发出文告,晓瑜本县居民如果发现不法之徒应立即监视并报告民兵,民兵则逐级动员并向分巡检司报告,分司可判断是否出动乡勇,派人赴出事地点勘验、核实结果后上报南部巡检司知晓。

    另外新成立的水关营(原周芹的左哨为基础)也起到很大作用。

    这支队伍目前有千三百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