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汇文馆召对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六章 汇文馆召对

第(1/3)页

“从安(谢敏洪字)兄,姬国梁下野,这便是兄的机会来啦!”坐在客厅里的扬中顾不得茶水,兴奋地对谢敏洪说道。

    “敏洲(扬中字)慎言,他姬国梁在内阁里左右朝政这么多年,皇上仁厚许他赐金致仕,是个大大的恩情,却与我有什么关系?”

    谢敏洪微笑着摇手说。他今年四十一岁,长方脸、高挺的鼻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故而野心勃勃。

    但多年宦海生涯也早懂得需要藏拙的道理,扬中这样直白地说话,他当然不能接茬。

    虽然屋内各位都是所谓亲谢派,亦或叫做南派的官员,谢敏洪还是不愿有什么纰漏传到御前,那可就不美了!

    今天来的人里最得力、谢敏洪最看重的还有两个人:中书省员外郎(六品)高莫龄和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四品)费劲,这两个人前者是他的智囊,后者是他的利剑。

    外界评这三个人,给了个称谓叫做南派三长老。

    谢敏洪回答扬中的时候,眼睛有意无意地朝高莫龄扫了下,见他面带冷笑心中便有数,遂又瞧眼了费劲,后者则一贯地面无表情、捻须不语。

    “话不能这样说,谁都知道这是个信号,陛下肯定是有决心了!”扬中的话得到在场几个官员的附和或赞同。

    “杨太阁在位时间太久,陛下亲政以来虽给足老臣面子,无奈坏消息一个接一个。

    江西、广南、贵州就不说,如今西边亦麻里汗位已定,铁力汗已经数次侵袭哈密与沙洲,太阁一味退让隐忍,皇上明显是不满意的。

    而鞑靼王庭北窜之后,厄古七部进入草原南方逐渐壮大,已经呈尾大不掉之势,太阁还是以无为而治做借口,坐视他们压迫边军防线,这一点皇上也是不满意的。

    更别说他还放任辽东女直、弃守南交,对南甘的侵扰禁止云南宣慰司干预。这种种做法,与拱手出卖祖宗基业无异!

    陛下英明,岂能让这种人继续把持朝堂?所以内阁更迭势在必行,而且已经迫在眼前。

    谢大人贵为中书右参议(正三品),天子近臣也!

    下官以为本次调整已经补进了古大人接兵部尚书并入内阁,行右相事,则太阁退身后,下步必定选进一位南臣入阁。这难道不是大人的机会么?”

    “呵呵,扬大人只怕是过于乐观了吧?”费劲忽然睁开眼睛摇头晃脑地说。他虽然只是个四品官,但由于都察院的特殊地位,即便说了什么突兀的话别人也不敢回驳。

    扬中脸上变了变,尴尬地笑,口里却谦逊地说:“又来(费劲字)定有高见,愿闻其详。”

    “下官听说皇上时不时召见一些北地官员,虽托以咨询之名,但不无拉拢之意。尤其考虑到扬太阁下野后对北人的震动,适当安抚并给予补偿是应有之义。

….

    所以下官以为,不能就此认为一定会补选南人,说不得皇上再次剑走偏锋补个北人,亦未可知也!”

    对扬中说完这话,费劲转向谢敏洪点头致意:“若要使我南人保持在内阁中的优势,恐怕还需要做些功夫。

    何况……现在的情形是北人执政而南方内乱堪忧,其果真了解南地并能妥善治理耶?以‘攘外安内’来看,外寇不足虑,内乱才会动摇根本。

    有黄巢、方腊的先例在,皇上不能不对如何维持南方的稳定多加考虑。下官以为从这个角度上书的话,陛下一定心有戚戚焉。”

    “如此,可否有劳又来?”谢敏洪微笑问。

    “为陛下拾遗补缺,乃是我辈本分。今晚书就,明日早朝我便上书!”

    “好,好极!”谢敏洪拊掌表示鼓励,又说:“论理,自当如敏洲(扬中字)所言,但咱们这位少年天子可不一般,岂可等闲视之?

    英主在位,我等最好要为陛下多想些,正如方才又来(费劲字)所讲,拾遗补阙乃我辈职责所在嘛。”

    “大人说得对极了!”扬中先奉承了一句,接着又说:“不过似乎陛下还是顾念老臣的面子,等闲不会主动。

    这次让姬国梁致仕恐怕也是做给太阁看的,希望他能看懂。我猜太阁指定装聋作哑,并不会接陛下这个话题。”

    谢敏洪笑笑没说话。听他又说:“大人何不借陛下的力推一把?这样说不得皇上那里还能落个直臣的印象。”听到这里谢敏洪就有些无语和不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