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青衣行_布衣首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三十七章 青衣行

第(3/3)页

“我还太年轻,人脉、威望都有不足。”

  陈仕安点头:“不要看一个上饶、一个辽宁就沾沾自喜,就算陕甘青宁你都摆平了又怎样?

  还有,你现在做事倚靠乡党之力甚多,然而天下有那样多期冀你提携的青年,你怎能将目光只放在杨乙他们身上?”

  岳父的话给李丹提醒,让他立即明白过来自己的根基还很弱。是呀,随着刘宏升他们一个个都出仕,哪天自己调离陕甘,岂不就成了孤家寡人?

  李丹立即感到自己背后出了层冷汗。皇帝许他推荐功臣,是好意,也可以看作是去羽翼。

  假如自己不能以更快的速度吸收人才到身边,终有一日会无人可用的!李丹必须指定一名幕僚专事为自己收集人才了。

  陈仕安谢绝了李丹一起走的邀请:“你这次回去要慢慢走,急不得。路上多看看、多和人接触往来。

  老夫与梦儿有马车坐已经非常好了,听说现在交通部管邮驿,不少驿站都承包出去私营,那些掌柜和伙计见到客人客气的不得了。

  世事变幻,想我槛车而来、马车而还,这一切还是拜你所赐哟!呵呵!梦儿把每天的报纸都仔细地读,读完便说她女婿多么有心胸、气度,高兴得很。

  不过甘青不必陕宁,后者早已回归朝廷治理,甘青要么被叛军占据,要么遍地是羁縻部族,你可要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呐!”

  说完,他凑过来小声问:“徐英……你真的不把她迁回江西了?”

  叛乱镇压后,徐英的棺椁去留就在报纸上引起争议。

  很多本地乡绅、士子倾向于留她在西安,后来几个举人和商贾出面举行了一次请愿,在白布上征集了全陕十二万人的手印,要求省府出面把她安葬在陕。

  最后杜邑首富刘子豪将自己的吉壤,连同周边两百亩土地捐给省府,蒋存理上报皇帝后得到批复,让李丹遵从民意,准建庙祭祀。

  李丹受封太子少师同时,徐英也追封二品夫人,封号元德,伍氏追封四品恭人准陪侍供奉。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需马革裹尸还?落红非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李丹叹口气:“没想到这次折损了她,实在让我措手不及。

  既然民众请愿、陛下也已降旨,我只有遵从。此前已经去信江西向徐家说明此事,想来他们可以理解。

  不过,晚辈还是不想单独给她修墓立庙,这不合适。

  阵亡的岂止是我夫人一个?所以我打算建个英烈庙,供奉所有为国牺牲的战士,庙后开辟陵园安葬这次阵亡的将士。

  阿英的墓应该和大家在一起,受后人的瞻仰和祭祀。不单独设庙,不单立牌位,不俗造像。”

  他说完抬起含着泪水的双眼问:“您看,我是不是太狠心、是不是对不起她?”

  陈仕安品着这首诗的意味,默默地看他片刻,拍拍他手背:“你这是大仁、大慈悲,阿英会很欣慰的!”

  陵园果真就这样建造了,三百六十五步长的神道通向三层高台上的英灵殿,殿内正中是阵亡忠魂之位,左边是写着动乱中死去的百姓、团练兵丁姓名的牌位,右侧是阵殁官吏、军人、卫所兵、巡检们的牌位。

  神道两侧沿山坡尽是水泥建的墓,一人一穴一棺,前边立着碑书写姓名等。

  徐英和伍氏由于有诰命,墓地稍大,按规制建有碑亭和享亭一座而已。

  落成、大祭之日,梦儿陪同陈仕安来给徐英上香,惊讶地发现香炉里插得满满地,她和伍氏的墓周边遍处都是百姓献祭的鲜花。

  在东归的马车里,陈仕安告诉梦儿李丹那首“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提醒她见到皇后可能就会被赐婚。

  梦儿猛地想起当年自己被缇骑带上船前,给李丹留赠的“新花莫忘旧花情,化作春泥护芳华。年年岁岁花满枝,鸿雁南归看新花。”

  她悟出李丹既有对徐英的思念和惋惜,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的期许,于是在心里对自己说:“愿此生继承英姐姐的遗志,做个像她那样勇敢、贤惠的妻子。”

  五天以后,李丹一身青衣、青布襥头,在吴茂、曹均有、陆九和宋小牛的陪同下,踏上了回京之路。

  《布衣首辅》前传“青衣行”全书完结,新作大河三部曲之“大河晨曦”创作中,欢迎追更!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