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推行新政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38章:推行新政

第(3/3)页

“可能太孙觉得,后世之君不成器,因此干脆把权力限制了,与其出现一个昏庸的君主,还不如如此限制。”

  朱棣道:“我知如此,可是....”

  朱棣是很不理解这样的行为,虽然但凡聪慧点的都能看出,这是朱英限制子嗣的手段,可权力这个东西,如此诱惑,谁能拱手让人呢。

  “父皇定然是知晓此事的,太孙说服了父皇,否则新政即便是推出,也不是在这个时候。”

  “看样子,太孙是不想跟历代皇帝一样,亲自去处理政务,干脆是当了个甩手掌柜,也不知这般会让以后的大明如何,那些贪官们,真的会跟太孙想的那样,好好的治理大明吗。”

  姚广孝笑道:“现在应是诸位大臣最为惶恐,太孙不治世,那就谈不上错,不管是发生了何等事情,错都在大臣们身上,而皇位稳固,依然不动。”

  “以后这矛盾之间,非是在百姓与皇帝之间,而是百姓与大臣之间,虽是少了些权力,可那些权力对皇帝本身也是束缚。”

  “解开了束缚,皇位也没那般炙手可热,也许会有一些权臣的出现,但国祚悠长,未免不是件好事。”

  朱棣闻言,想了想,最后叹息一声,什么也没说。

  -----

  乾清宫。

  朱元璋还有朱英,正在陪着小文承玩耍。

  小文承在给朱元璋展现自己新练的武艺,刀枪剑戟,还有火绳枪。

  “大孙,也许你是对的,不是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喜欢当皇帝,也不是每个人,天生就是皇帝。”

  “一个国家的兴衰,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个很危险的事情。”

  “咱以前没考虑过这些,只是想着让百姓们都听话,大明的国祚就能延绵,现在看来,或许你才是对的。”

  对于在东宫大殿新政之事,包括宫内外的一些消息,朱元璋自然是都知道的,也很是关注。

  毕竟这样的事情,可谓是自从始皇以来,算是中原大地头一遭。

  “爷爷,外面风冷,我们还是进屋里休息吧。”

  朱英担忧说道。

  最近老爷子的身体状况不怎么好,毕竟已经到了冬天,对于老人来说,每个冬天都跟渡劫一样,很是难熬。

  朱元璋摆摆手:“咱的身体,咱自己知道,你就别管那么多了,咱还要多看看小文承的表演呢。”

  面对老爷子的坚持,朱英也无力劝阻,但他给小文承使了个眼色。

  小文承当即说道:“太爷爷,我累了。”

  朱元璋这才道:“好好好,累了咱就休息。”

  听到这话,小文承得意的看了一眼朱英。

  仿佛在说,太爷爷只听我的。

  ----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政的事情也稳定了下来。

  对于大臣来说,他们其实并没有多大反对的理由,毕竟太孙把权力在让给他们。

  紧接着,就是内阁的正式成立了。

  朱英选定了十二名内阁成员,其中包括七部尚书,还有几位侍郎。

  从新政开始,所有的朝廷政务,都会经由内阁处理。

  当然,现在的内阁,包括律法,并不是很完善,这还需要朱英进一步的建设,虽然朱英把大部分的权力都让了出去,但实际上他的影响力并没有受到任何的动摇。

  毕竟这些内阁成员,在任何事情上,还是会听从朱英的令旨。

  朱英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的去完善律法,推广律法,并且保障律法的权威性。

  让所有的事情,都能够通过律法去解决问题。

  因此在大明各学院之中,已经是在成立律法专业,包括很多大学士,也是开始向律法研究这块来偏移。

  当然,军队的事情,就跟政务不挂钩了。

  军队只会向皇帝效忠,所有的军队,都不会跟官员建立联系,包括卫所这块,也是独立出百姓,官员之外。

  新政在实行一个月之后,百姓其实没有太大感触,因为生活依旧,包括大臣们,好像也没太大的变化,他们还在做着一样的事情。

  这个时候大家突然发现,好像确实许多事情,也不需要皇帝亲自来处理。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