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登基冲喜,帖木儿暴毙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32章:登基冲喜,帖木儿暴毙

第(2/3)页

陛下提前放消息出来,连钦天监那边的日子都没算出来,这说明陛下想要办得隆重一些,大致不是会在近日,贫僧推算,当在正月初一。”

  “留足半年时日,也能足够周边小国相继来贺了。”

  姚广孝本身就精通儒释道,因此很容易就能推算出最好的日子,况且陛下这么早宣布,自然也是为了更让太孙的继位大典更加隆重。

  实际上也正如姚广孝所推算出的那样,钦天监刘日新给出的最好日子,也是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作为一年之始,也是比较好是新君登基,意义上也比较特殊。

  别看还有半年多的时间,但实际上对于登基大典来说,已经是非常紧迫了。

  这跟一般的登基不同,象征意义更远大于实际意义,毕竟皇位的传承已经没有悬念和变化了,大多数皇帝即位的时候,都是国不可一日无君,管他什么日子,能有多快就多快,以免生出变化。

  朱英的登基大典,更多性质上属于展示大明的辉煌强盛。

  其实按照古礼,朱元璋跟朱英都足以泰山封禅。

  按照《史记·封禅书》张守节《正义》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也就是说皇帝向上天汇报自己在人间取得的功绩,在之前,这几乎是每个皇帝心中的念想。

  自古以来,进行过泰山封禅也就六位,而第一位自然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统华夏,自然足够封禅。

  封禅的终止,“头功”当属宋真宗,因为他打破了流传千年的规矩,进而使得后世的皇帝耻与他为伍,封禅就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单单这八个字,便足以泰山封禅,但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说这个事。

  朱英倒是不怎么算,因为他现在的功劳,基本上都是挂在朱元璋的头上,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大明能有今日之强盛,这跟太孙分不开干系。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依旧属于是洪武年间,在位的皇帝是朱元璋。

  要等到朱英即位后,才能来算朱英的功绩。

  坤宁宫中。

  叶月清的神情有些担忧,遂轻声问道:“陛下的龙体...”

  作为太孙妃,她非常的清楚,如果朱英想当皇帝,早就已经是皇帝了,以陛下的性子,巴不得早点如此。

  只是太孙自己不想这样,很多功绩都想算在陛下的头上。

  “放心吧,爷爷的身体还健朗着呢,没啥事的。”

  “之所以要提前举办登基大典,也是爷爷想亲眼看看,这算是合了他老人家的心意了。”

  朱英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心里也很清楚,老爷子的身体确实是不太行了。

  他答应登基的事情,未尝没有‘冲喜’的想法。

  叶月清问道;“殿下,关于大典的用度,该如何办置。”

  朱英想了想道:“此番登基大典,当邀请周边列国,附属国,但凡所能到之处,共同参与。”

  “现如今我大明国库也算是充盈,在置办上,就不要太多考虑花费的事情,办得隆重一些无妨。”

  “这些琐事,就劳烦月清操劳了。”

  叶月清道:“这都是妾身应当做的。”

  在朱英即位后,自然就是册封叶月清为皇后,不过皇后这边就没什么大典了。

  朱英道:“此番登基大典,我想着也以阅兵的方式举行,一来是当年册封太孙之际,亦是如此,二来也是对其他小国的威慑,也能让别人明白,我对于军队的重视。”

  “没有兵权在手的皇帝,哪能是叫什么皇帝,日后便是小文承继位,亦或是其他后世子孙,也应该重视兵权。”

  叶月清点头道:“殿下所言在理,只是这必然要进行一番军中演武,才能决出精锐之师。”

  朱英笑道:“也算是军队中的一件盛事吧。”

  “现在除了天竺之外,其他地方算是平和,渤泥国已入我大明疆域,原本该是讨伐满者伯夷国,只是爷爷那边一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