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姚广孝回京,七年变化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1章:姚广孝回京,七年变化

第(3/3)页

转嫁到各国之上,为何要让我们大明来承担呢。”

  “有我大明水师的武力保障,将马六甲内的沿海海域全部控制下来,夺其钱粮富为大明,臣觉得如此才是最高效的方式。”

  去军事化的间接统治,也会让南洋百姓对大明埋怨,如果只是开设农庄,这股怨气就不会影响到大明。

  日积月累下的爆发,也是由南洋诸国承当。

  所以黄观对此有些不理解。

  这个小冰河桥段,朱英熟悉得很,毕竟他已经跟老爷子讲述过一遍,现在再说一次,也就信手拈来。

  刘日新又被当了挡箭牌。

  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到历史王朝更替,以至于两百年后大明受冰封之苦,蝗虫四起,遍地饥荒这等事情,从朱英口中缓缓讲述出来。

  黄观听完之后,深受震动。

  他没想到太孙已经看到两百年后的大明,而自己这般,简直是鼠目寸光。

  起身作揖道:“是臣愚钝了,太孙此举乃为后世谋福利。”

  朱英摆摆手:“没事,这些消息你并不知晓,有此想法也很是正常。”

  黄观的思想开始转换,沉吟片刻后说道:“既是如此,欲谋其国,先使其乱,我大明乃礼仪之邦,贸然出兵有违道德典范,亦损我大国威严。”

  “其内生乱,犹如安南,我大明当以正义之师出击,拨乱反正,自可将其掌控手中。”

  朱英轻轻点头。

  这个想法跟他是一样的。

  南洋诸国有着自己的文化信仰,完整的统治机构,如果不乱起来,大明很难有插手的理由。

  出兵攻打是下下策。

  如果太过强势,表现出一统南洋的决心,很容易让整个南洋的国家联合起来。

  不要小看南洋,沿海也就算了,内陆多是热带丛林,瘴气四生,让大明的将士们钻进林子里去打仗,瘟疫伤亡上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战争一旦起来,那么来源于南洋的财富也会跟着变少,大明的整体利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哪怕是拿下南洋全境,还要付诸于大量兵力镇压,应付四处升起的起义。

  搞到最后,反而是动摇了大明根基。

  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在气候跟环境。

  如果是大量平原地区,早就给他推平了,当然这样的话,也轮不到朱英来干,前面朝代自然早完成。

  “殿下觉得将火器售卖于南洋如何。”黄观思索一番后,突然开口说道。

  朱英有些惊讶,问道:“详细说说。”

  黄观继续道:“殿下发明的火绳枪,在小规模的作战中,无疑是一神器,但今由于大规模装备军中,全境开设火器工厂的缘故,火绳枪跟颗粒火药,已然不是多大的秘密。”

  “现在这些海商们,除了暗中在大明购买外,不少甚至都有了自家的小作坊生产。”

  “他们所生产的火绳枪,比起咱们大明来,不管在持久还是威力上,自然是要差上许多,如今已然泄密,不如放开购买,倾销火器于南洋,扶持当地帮派,贵族及各方势力。”

  “如此之下,自当更能生乱,同时也可引导我大明世家介入争斗之中,再以水师压制,静候良机。”

  朱英笑着点头:“你这想法很是不错,具体的安排写个章程出来。”

  “詹士府那边现在人手比较空缺,你看哪些人才适合,便也都招进来出谋划策,把架子搭起来。”

  黄观的想法很对朱英的思路。

  朱英会有这个想法是建立在前世列强租界的历史情况下。

  黄观可没有知晓历史后世的本事,所以这些想法都是他通过自己研究琢磨出来,是极为正确的方向。

  在后世,租界最后都没了。

  这里头的原因,其实跟人数有关。

  列强人少,只能占据上层统治。

  而大明不同,目前八千万已然是最多之国,现在正在搞鼓励生育。

  其实就算不鼓励,也都在疯狂造孩子,三年两胎那都是基本操作。

  是以当不断迁徙百姓的情况下,人口比例达到一定程度,那南洋诸国自然就归于大明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