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大明官员体系变法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26章:大明官员体系变法

第(2/3)页

是否靠谱,但总感觉比现在的大明官员体系要好吧。

  现在的官,负责的政务内容太繁杂了,一来是权力太大,二来事务缠身,不是大才还真就很多事情都搞不好。

  事实证明,只要不是彻彻底底的文盲,其实在当官上面,不一定要太多的学问才能干好。

  只要心里是真正为百姓办事,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

  翰林院。

  这里曾经是天下文人最为向往的地方,可现在随着大明的繁荣,理因更加兴盛的翰林院,却显得有几分荒凉。

  “自从太孙介入朝堂之始,我翰林院越发不受重视,如今已然没有多少学士,再能由此而入仕途。”

  “谁说不是呢,吏部受到太孙变法,已不再从翰林请官,如今想要入仕,注重基层锻炼,我等已然年岁大矣,这身子骨,哪里还可下乡奔波。”

  “徒之奈何,诸位也就知足吧,至少在这翰林院中就任,朝廷可没少给俸禄,比先前倒是生活舒适了不少。”

  “唉,我等寒窗苦读数十载,又岂是为了这区区几口饱饭,心中抱负难以施展,每日不过修书撰史,实在是...唉。”

  “太孙变法,如今翰林院这养才储望之所,已然是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

  翰林院的大堂里,十多翰林聚在一起谈论,都感叹如今的失落。

  原先翰林院地位很高,哪怕是各部尚书见了,那也要客气三分。

  只因翰林学士,不仅致力于文化学术事业的传承,更踊跃参与政治,议论朝政。

  除开修书撰史外,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诸多事宜,地位清贵,极其容易成为朝廷重臣。

  可如今,首先是吏部上。

  除开皇权钦点,现在的官员要按照新的规矩从基层干起。

  哪怕是今科状元,也要先行到地方锻炼,还非是主官,得从县丞开始干。

  有了政绩,且要满两年红线,才可由吏部考校,再次提拔。

  从翰林院直接过渡到朝廷重臣这个路子,现在已经是被锁死了。

  这也导致翰林院的地位不断下降。

  其中最关键的是建言献策。

  以前翰林院的学士们,完全可以就朝会上谈论议事,提出自己的政治谏言,只要得到陛下的认可,从官轻而易举。

  现在朝会都已经是三日一开,而太孙下放权力,诸多事宜由各部自行解决,只有无法解决之事,才放在朝廷议论。

  哪能有那般多解决不了之事,如今谁解决不了,就要承担责任,影响政绩升迁。

  一旦在朝会上提出,首先面对的就是陛下的训斥。

  别的不说,一个无能的名头就落了下来。

  至于弹劾,现在可不是张口一说就行了。

  瞎说可是要受诽谤之罪。

  弹劾的章程,是需要足够的证据,然后上交都察院审查,最后才能到陛下那里。

  “倘若不能入仕,难道对尔等来说,学问就没有半点用处了吗。”

  一道略带低沉的声音从外传入大堂之中。

  众人面色微怒,随即突然又转变回去。

  那熟悉的声音,让他们知道了来人是谁。

  随着脚步声的缓慢响起,一老者走了过来。

  “刘老。”

  “老师。”

  “三吾先生。”

  众人看见刘三吾,纷纷躬身作揖行礼。

  刘三吾冷哼一声,直接朝着中间的座位走过去。

  那里一直空着的,大堂虽有些拥挤,但却无人坐那里。

  坐下后,刘三吾训斥道:“千里当官只为财,你看看你们一个个的,现在都变成了什么样子。”

  “翰林院是做学问的地方,倘若朝廷暂且没有安排,把你自己的学问做好,等到机会自然能更好的为国效力,为民操劳。”

  听着这番训斥,众人皆是低头惭愧。

  看着大家醒悟的样子,刘三吾这才满意的点点头,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这才不急不慢的说道:“昨日太孙殿下召老夫去了坤宁宫,谈论了关于大明教育的问题。”

  “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