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准备召开全国第一届将领大会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42章:准备召开全国第一届将领大会

第(2/3)页

来。”

  锦妃就是徐妙锦。

  郭忠当即领命去往后殿叫人。

  刘三吾有些迷茫,不知道在这个时候太孙突然叫来锦妃作甚。

  他当然是不知道,朱英的毛笔字写得并不好,在往前下达令旨,基本上都是以口谕为主,方才突然发现,这样并不是很好。

  口谕的传达,很容易出现错误,而且也很容易被人所改用。

  白纸黑字,盖上印章,才应该是正确的流程。

  然而在宫廷里的这些宫女宦官,包括是郭忠在内,基本上都是不识字的,即便有些稍微懂一些的,写出来的字估计连朱英都不如。

  这可是太孙令旨,怎么能如此随便。

  所以朱英就想到让徐妙锦代笔。

  在书画这块,即便是叶月清,也没有徐妙锦写得好看。

  没多久,徐妙锦就过来了。

  “殿下。”

  徐妙锦见有外人在场,便盈盈施礼道。

  “过来,帮我写一道令旨。郭忠,笔墨伺候。”

  郭忠连忙去拿来丝帛。

  丝帛上有特殊的暗纹,这是当今这个时代的特殊防伪标记,大明宝钞上也有这样的防伪标记。

  “授教育部尚书刘三吾,全权督办大学内蒸汽机学科相关事宜。”

  “洪武三十二年,六月十七。”

  朱英口述,徐妙锦当即书写上去,用的是楷书。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而徐妙锦书写之下,又多了几分秀美。

  “写得不错。”朱英夸奖道。

  “谢殿下赞美。”徐妙锦笑嘻嘻的回道。

  刘三吾看了一眼,沉默不语。

  他是真正的书法宗师,这字体在他的眼中,当然还是有许多的瑕疵。

  不过他不会蠢到在这个时候搞什么教书育人。

  那就不是教学了,是找死。

  即便头顶都要入土了,可刘三吾还想着多活两年呢。

  刘三吾领着令旨走了。

  朱英笑着对徐妙锦说道;“以后你就在我身边,给我写令旨吧。”

  徐妙锦闻言很是开心:“好啊。”

  突然又想到:“可是这样会不会让其他姐妹觉得我占据了殿下的时间啊。”

  朱英笑道:“这有什么关系,你就是给我写个令旨,又不是天天守着,再说了,这是白天的事,不是晚上的事情。”

  随后对郭忠吩咐道:“你们都出去吧。”

  郭忠躬身遵令,而后带着宫女宦官出门。

  看到人都走了,徐妙锦也不藏着,直接就贴到了朱英的身上。

  “好舒服。”

  徐妙锦不由轻声道。

  大家都知道,太孙的身上冬暖夏凉,最是舒适了。

  搂着徐妙锦朱英问道:“最近后宫这块,可是有什么八卦啊,说与我听听。”

  徐妙锦想了想:“多数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过最近大家有说,陛下太孙都不怎么管理朝政,也不知会不会影响到皇家威严。”

  朱英摇头道:“她们不懂,皇帝手中,兵权才是关键,现在实行军政分离,文官们再也没有干涉兵权的能力,这可跟以前不同了。”

  “不过这么说起来,最近倒是确实要加强一下对兵权的把控了。”

  朱英一边说一边想着。

  他先前就准备筹办大明各卫所都指挥使大会。

  这主要是对现有的将领进行一个教育培训,也是思想建设的关键。

  大明的军队,主要为京军跟地方军两大块。

  京师这边的士兵,在这数年的改革之下,已经基本上演变成了职业军的概念,他们的军饷由国库负责,平时只需要不断进行操练,无须去进行屯田。

  这也是大明最为精锐的军队。

  尤其是在实行退役制度后,让许多京军中的年迈士兵去到了各地区治安司,治安所。

  像是京军这边退役的,基本上九成多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即便是有些因个人情况无法安置的,津贴上也是相当丰富。

  毕竟能够作为京军,大部分都是从前开国有过功勋,亦或是父辈有功勋门荫者。

  明初的时候,京军这边共有四十八卫,这些年随着国库丰盈,则不断进行扩兵,已然有七十二卫。

  一卫五千六百编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