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发展大明的人口入侵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9章:发展大明的人口入侵

第(3/3)页

 虽说这涉及到许多地主阶层,勋贵大户的根本利益。

  尤其是关乎限制粮食的个人囤积方面。

  但如今的大明赚钱的地方太多了,不像是从前,这些是他们主要的敛财手段。

  这个事情朝廷既然不让干,干点别的事情也能挣钱不少。

  况且随着工厂林立,大量的纺织品,丝绸,茶叶,甚至是手工业品的畅销,使得土里刨食并非是大多数百姓的唯一选择。

  而且因为朱英对于粮价的重视和限制,做的别的活计,买卖,可要比土里刨食来钱快多了。

  尤其是在许多家族里,新崛起的青年和村里的族老看法完全不同。

  许多年轻人觉得只有走出去才是机会。

  看过了大城市的繁华,哪里想要待在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上。

  外头的世界更加的精彩。

  随着衣锦还乡的事情变得普遍起来,这也更加的刺激了许多留守村中的青壮年群体。

  “爹,我早就说了,别总是盯着那几亩薄田,现在好了,太孙殿下都下令旨了,买地有了限制,囤积粮食你也不得超过三年,就莫要指望着了。”

  “你看大伯家的二哥,就去跟着海船上跑了一年,回来就置办了大房子,据说在城里头都准备购置房产了,媒婆都快踏破了家里的门槛。”

  “我已经跟二哥讲过了,下个月他出去的时候,我也跟着一起去,才不要在这土里刨食,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机会,决不能错过了。”

  某个村子里,一青年对着自己老爹认真的说道。

  曾经老爹限制长子外出,想要其继承自己的家业,好歹也是三十亩的良田,保个吃喝不愁绝对不是问题。

  因为早年一些关系,自家也就这么一个儿子,当然不想让其跟着出去冒险。

  这海上的钱是来得快,可风险也大,真要出了什么变故,可就不好说了。

  这本也无可厚非,虽然青年心里头有想法,但也没跟老爹对着干。

  可就在今年过年的时候,原本村里头有些贫穷落魄的大伯家,因为次子的回归,一下子给翻了身。

  那是因为早期出去自己找活计,毕竟家里头的家产基本上都是长子继承,次子们得自力更生才行。

  现在回来不仅造了大房子,还给祖祠都修缮了一遍,豪掷百贯宝钞,这在往日贫穷的村子里,可是了不得大事。

  据说祖祠都要把大伯次子的名字刻在祖宗牌坊上,真叫一个扬眉吐气,也惹来了许多人的羡慕。

  “爹,我知道咱家就我这么一根独苗,为了好生养我,爹你这么多年也未再娶。”

  “我已经是找了东边的媒婆,明日就给你上门说亲。”

  “爹你今年才四十有五,再生一个儿子完全来得及,这身边没人陪伴也不行。”

  青年眼神很是认真的说道。

  在这一点上,老爹的面色一下子就变得多了几分羞红。

  他已经有十几年没婆娘了,现在儿子竟然反着过来给自己说亲。

  “要你多管闲事。”老爹呵斥的声音中带着几分色厉内荏的味道。

  青年哈哈笑着:“爹你就放心吧,姨娘我已经是见过了,你肯定会满意的。”

  父子俩之间发生的事情,只是偌大的大明一个小小缩影。

  类似于这样的情况,正在大明全国各地不断上演。

  这跟朱英在京师邸报里不断传播的潜移默化有着很大关系。

  大明需要人口,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新生儿,外来人口只是暂时的解决燃眉之急,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想要发展海外,首先就是要有足够多的移民,引导大明百姓多跑海外,才能不断扩张大明的影响力。

  人口的因素,向来是最为重要的。

  当一个地区有了大量汉人存在,那么这个地区自然也就会慢慢的演变成大明的属地。

  比如安南,占城。

  现在这两个国家,就好像是如今的云南一样,正有着大量汉人的不断涌入。

  尤其是丰厚的福利待遇吸引着汉人的定局,使得目前两国的汉人数目,正在飞速的上涨之中。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