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朱英的应对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1章:朱英的应对

第(3/3)页

元璋听完之后,笑着说道;“大孙的法子,很是不错,诸位爱卿,可是有什么想法,或者是加以补充的。”

  下面的官员们听完,哪还有什么说法可言。

  陛下都已经这么说了。

  随即,各路官员尽皆开始上奏。

  “太孙殿下的法子,当真是让微臣得以开眼,与方才之争夺对比起来,尤为可笑。”

  “太孙殿下果真是才思敏捷,臣万万不如也。”

  “此番对策,即可安云南境内稳定,亦可收拾两国不臣之心,如此上策,微臣便是想破了脑袋,也是想不出的。”

   一波波的夸赞,接连不断,在这种好事上面,没有谁会吝啬两句赞美。

  朱元璋也是高兴的点头。

  毕竟大孙的这些安排,确实是非常不错。

  其实在这个事上,还有一个点,便是沐王府的忠心问题,朱英并没有去提及。

  他自然是知晓的,历史早已见证沐王府的忠诚,即便是传承近三百年,云南在沐王府的掌控下,一直都是非常的稳定。

  而且沐王府对于大明的忠心,也从未有过任何的改变。

  在去掉是否忠心可靠的问题后,事情自然就变得简单起来。

  “既然众位爱卿并没有什么其他的意见,那便就按照大孙的法子,就此定下吧。”

  “兵贵神速,着兵部立即拟定文书,八百里加急传至云南。”

  朱元璋一锤定音道。

  兵部尚书茹瑺,躬身作揖道;“臣遵旨。”

  早朝结束后,华盖殿内。

  朱元璋问道:“大孙,你就这么放心沐春对咱大明的忠诚吗。”

  这是朱元璋的疑惑。

  对于沐英,自己的义子,朱元璋一直是非常的信任,所以才会把整个云南都交给他。

  但是大孙如此,就有些奇怪了。

  毕竟大孙从未跟沐英有过交际,对于沐春,也就是沐英安葬的时候,可能见过。

  但那个时候,大孙还没有入宫呢,自然谈不上有什么关系。

  目前麓川的关键,其实不在于打或者不打,朱元璋的本意,如果大孙没有提出,其实还是不想打的。

  倒不是说忌惮云南有所变化,而是在朱元璋看来,目前的云南已经够大了,再大一点小一点,根本不是关键的问题。

  而且有麓川这些小国临近,给予云南也是有所压力,加上本身对于境内土司的复杂性,从而使得沐英一系的子孙,只能把精力放到治理上面。

  而且朱元璋也知道,自己信任沐英,甚至是沐英之子沐春,可不代表自己的子孙,也会有一样的信任。

  当沐英子孙把云南治理好后,朱元璋知晓,自己的子孙,肯定不会让其独大的。

  自然会有制衡的手段。

  有些事情,不单单只是看现在,更看将来。

  朱英闻言回道:“孙儿自然是没见过西平候的,不过孙儿另有其他的想法,所以才会认定要打麓川,孟艮两国。”

  朱元璋好奇问道:“孙儿便是说说,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英回道:“麓川,孟艮,澜沧,安南四国,临近我大明,其中四国之外,更有占城,兰纳,素可泰,大城,阿瓦,白古等众多国家,颇为混乱复杂。”

  “如今我大明开放海禁,东南一带的国家,正好是处于西洋地区。”

  “孙儿早有想法,待倭国那边初步平定之后,由我大明组建一海上船队,下西洋行贸易之事,扬我大明国威于四海之外。”

  “所以才会有今日之想法。”

   朱元璋闻言便是知晓,大孙这是想对整个西洋下手,从中得取利益,扩大大明疆域。

   安南驻扎的五万大明精锐,就是最先埋下的一颗钉子。

   朱元璋思索一番后说道:“现如今大明最为缺少的,并非是对于疆域的扩大,而是缺乏管辖地方的人才,包括其忠心问题,这些大孙当是要多多考虑。”

   朱英点头回道:“孙儿便是想着,这些地方其实并不算贫瘠,早前允炆便就提出,想要去占城就藩,孙儿已是同意。”

  听到说朱允炆要去占城,朱元璋微微一愣,这倒是他没想到过的事情。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