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谣言案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3章:谣言案

第(1/3)页

  大明洪武如今,和其他朝代完全不同,上下通行非常高效。

  朱元璋可谓是真正的把控整个大明,谕旨是真正的能够落到实处,即便有些勋贵贪污腐败,但还没有形成巨大势力,至少没有和皇室去对抗的心思。

  这次的谣言事件,始作俑者,便就是西北方向。

  本身大明对于整个西北方的统治力相比南方就要弱上很多,再就是经过数百年的异族统治,如今大明建国区区二十五载。

  虽然明面上没有任何势力胆敢抗衡,但背地里敢搞小心思多得很。

  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或者说数代人的教化后,才能彻底的收复人心。

  这也是为什么晋商们胆敢如此挑衅朝堂,甚至去坏太孙名声,污蔑朱棣,离间皇家。

  能够想出这样的计策,一则是说明晋商的人脉资源很大很广,不仅是涉及到京师朝堂,包括草原诸地,也是有着紧密联系。

  其二,在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出谋划策的军师人才,离间皇家这样的计策,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更别提去实行了。

  然而在朱英这里,他们却犯了一個巨大错误。

  那就是把整个山西商帮,除了晋商之外,几乎全都封锁,亦或是赶尽杀绝。

  这就让朱英麾下不管是群英商会,还是那些其他披着马甲的小商会,都一点消息没有传出。

  顿时朱英的目光,就锁定在了山西。

  即便是他们在四处散播这个谣言,但根源之所在,已经被彻底发现。

  知道是晋商搞鬼,事情就好办多了。

  这年头,不管是行商,亦或是出入个个关隘,都需要路引,户籍。

  到了这个地步,朱英哪里还会管那么多清白不清白,些许冤案,已经没办法去顾及了。

  晋商的商帮,本就是联系性非常的紧密,不管是大姓,小姓,在外行商的时候,都犹如兄弟一般。

  这是整个晋商的风气使然。

  也就是说,杀一千个晋商,都不见得有一个错误的,这种千分之一的概率,在如今这个时代,够了。

  整个京师,开始大规模的搜查晋地户籍。

  只要你的户籍,是山西,那就不管如何,先抓起来再说。

  哪怕是你已经在京师居住数年,十数年,也照样抓捕,谁知道这里面有没有暗通款曲。

  晋地商人,进兵马司大牢,亦或是直接抓捕到军营之中。

  晋地百姓,进治安司大牢。

  晋地官员,进锦衣卫诏狱。

  不到两天时间,数以万计的山西人,全部都被抓捕。

  整个京师,闻‘晋’色变。

  啪!啪!啪!啪!

  锦衣卫诏狱中,一男子正在遭受鞭刑,前胸后背,血淋淋一片。

  锦衣卫的鞭子,都是特质的藤条,这些藤条,都是经过了盐水浸煮,富含盐分,一鞭子下去,皮开肉绽的同时,盐分也会随着进入,刺激疼痛。

  鞭刑其实因为杀伤过大,在隋唐后于明面上就已经被禁止了,但这不包括锦衣卫诏狱这样特殊的审理机构。

  “曹子兴,户部郎中,正五品。在洪武十七年的时候,曾经担任山西盐课提举司知事三年。”

  “说说吧,这次有关于谣言太孙之事,这其中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详细的交代出来,免受皮肉之苦。”

  “在咱们锦衣卫诏狱,这鞭刑只是最为入门的,后面还有各式各样的,本官看你也不是很想品尝吧。”

  宋忠看着面前的曹子兴,冷笑着说道。

  此刻的曹子兴,在经历了一个上午的鞭打后,早就连哀嚎的力气都没了,火辣辣的疼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剧烈的喘息,艰难出声:“水,水...”

  宋忠闻言,朝着旁边的百户一个眼神,百户立即端来水瓢,朝着曹子兴的嘴里灌入。

  连喝几大口后,稍稍恢复了一下,曹子兴嘶哑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自中举后,为官十三载,不曾贪污,从无行贿,亦未有勾结朋党之事,尔等锦衣卫,不分青红皂白,无任何证据。”

  “仅仅就因为我是晋地户籍,就将我抓入诏狱,严刑拷打....你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