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我愿大明如大汉,宁以强亡,不为弱灭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6章:我愿大明如大汉,宁以强亡,不为弱灭

第(2/3)页

罚去当兵,这使从兵跟罪犯的概念,相互混淆在一起。

  军士地位低下,多数世家宗族子弟,不以子孙中武举为荣,反以为耻,甚至认为这是自轻自贱,污损先祖的做法。

  即便大明推崇武举,也取得成效,然国炸已末,国运到了尽头。

  一幕幕的历史片段,如文字,如图像在朱英的脑海中跃过。

  国难思良将,家贫想贤妻。

  明末时期,多少抗倭名将,抗金统帅,八成皆为武举出身。

  沙场搏杀,虽为大明争夺了不少气运,然已无法力挽狂澜。

  大厦将倾,谱写出一场场悲泣乐章。

  “这般事情,当在源头便须掐断,武风悍勇,才可不遭外族凌辱。”

  “我愿大明如大汉,宁以强亡,不为弱灭。”

  ......

  正阳大道开房在即,而太孙婚典将会于正阳大道举行的消息,传遍整个京师大街小巷。

  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未有过皇家婚事,于百姓之前举行。

  太孙此举,当为先例。

  这也让百姓们热情高涨。

  因为就这件事便以说明,太孙殿下极为亲民。

  凤冠霞帔,十里红妆,普天同庆,万民同欢。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画面。

  “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看到皇家婚典,真是走了大运啊,到时候说不得也须沾染一些喜气。”

  “我倒是想沾染喜气,不过太孙婚典,你当是我们这些百姓吗,再则说了,届时必定是护卫戒严,能一饱眼福,就已足矣。”

  “嘿,话可别这般说,你们可是知道,为庆祝太孙殿下婚典,群英商会最近可出了千万补贴,比之上次百万补贴,更甚十倍,且盛行三日。”

  “这般说来,咱们这些老百姓,还真是沾染到了太孙殿下的福气了。”

  “好家伙,千万贯宝钞,太孙殿下真是大手笔,咱这辈子都没见过这般多的钱财。”

  “好像谁就见过一般,说起来最近京师真是热闹,太孙殿下婚典之后,正阳大道开放,又有千万补贴,后面更是春闱科举,在这之后,据说咱们大明还要征伐倭国。”

  “还有辽东奴儿干沃土的事情,听得我都想去那边开荒了。”

  “可别忘记了,太孙殿下广开邸报,国家大事,刊登于上,往后这酒楼里,说书人便要多一项节目了。”

  酒楼里议论纷纷之时,突有一老头嚎啕大哭。

  旁人不解,随问之:“你这老头怎得这般。”

  老头举起自己半截胳膊:“我生于元末,受尽蒙元欺辱,自小过着如猪狗畜生般日子,天下反元,我亦举旗同往。”

  “得天之幸,沙场多年,留了条老命残喘,也就是丢了半截胳膊。”

  “如今得见我大明盛世光景,不由深感,今生无憾,是以情不自禁,让诸位看笑话了。”

  老头说完,作揖四方,那半截胳膊,尤为惹眼。

  听老头简述过往,竟是大明抗元老卒,众人不由心生敬佩。

  更有掌柜送来好酒。

  老头摆手拒绝:“老头子也算是沾了太孙福气,有退伍保障,一壶好酒还是购置得起,便就谢过掌柜了。”

  掌柜将酒至于桌上:“老将士,你与同袍,于沙场之上,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日大明之盛景,这壶酒,我不仅敬你,更敬这无数马革裹尸之烈士,请勿推辞。”

  “好!!!”

  此言一出,酒楼众人纷纷喝彩,老头更是饱含激动,单手按住酒壶,起身致谢。

  如酒楼一影,在京师四处皆有。

  自从数日前朱英心中暗自定下要盛行武科开始,就开始暗中引导舆论。

  说书在如今大明,是绝大多数百姓必不可少的一项消遣。

  若有心人自然会发现,最近京师大小酒楼的说书人,都增加了不少古今历史上的沙场英雄事迹。

  现在明初,历经元末大乱,武人的地位还算是不错的。

  许多少年,更是由此生出沙场立功之心。

  征倭在即,正是我辈少年,建功立业之时。

  某大酒楼二楼包间。

  “本王真没想法,当初的无心之举,却造就了如此局面,最近的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