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难以下手的晋商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06章:难以下手的晋商

第(2/3)页

 大军一动,粮草千担,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在这个时候,大明各地的粮价,呈现出急速上涨的趋势。

  户部大堂。

  朱英沉声道:“不管是用什么法子,哪怕是强压,也得把粮价给本宫压下来。”

  “五十万大军的供应,绝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但同时各府州的粮价,也不能出现超出市场行情的上涨。”

  户部尚赵勉,左右侍郎,还有各主事,面面相觑。

  “殿下,如今南直隶一带,得益于群英商会维持,粮价平稳,波动细微。”

  “可各省清吏司,却是无法掌控市场,地主豪绅纷纷藏粮,多数粮商也是关门不卖,这才导致粮价猛涨。”

  赵勉苦笑着说道。

  户部虽然掌控粮食钱财,但是对钱粮的把控严重不足。

  朱英其实心中也非常的清楚,目前的情况,不管是京师户部,还是各省的清吏司,对于目前的情况,没有任何办法可言。

  市场行为,不是说想调控就能调控的。

  粮商不卖,地主不出,那么就只能是户部卖粮平抑粮价,填补粮食的空缺。

  可现在因为五十万大军后勤,大量的粮食都被严格限制,哪怕腾出一些,对于目前整体市场来说,都是杯水车薪。

  一些大粮商,地主豪绅,勋贵大户,甚至是联合起来,不断吃进官府的平价粮。

  这种行为,很难打击。

  不是说按人口限制就能达到,暗中出高价收购粮食,一些百姓得到粮食后,反而转手卖出,获取差价。

  甚么叫愚民,在愚民们看来,反正官府要管的,有钱没粮,那就只能闹呗,法不责众,也没啥好怕的。

  一些甚至是抱着侥幸心理,别人不卖我来卖,卖两三次可以赚好多呢。

  等粮价下来,那就是大赚啊。

  这些事情一般的百姓哪里能够想到,无非还是背后有人瞧瞧传播,怂恿。

  朱英已然猜到,这幕后的推手,便就是以晋商为主。

  晋商二字,说起来简单,干起来便就极为复杂了。

  那代表的,是一省之百姓。

  最为主要的是山西的复杂情况。

  明初山河破碎,中原人口凋零,百废待兴。

  然有着天险,号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却是没有受到多大的干扰。

  百姓相对安定,人口数量为之大省。

  在洪武前二十五个年头里,就已经移民数次。

  为什么朱英这边,在京师已经几乎明令审讯晋商,却好像只动了一些皮毛,未曾伤到根本分毫的原因,就在于此。

  山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