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名声大噪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3章:名声大噪

第(2/3)页

都要去了半条命。

  在科举中因体弱昏迷者,早已经是常态了。

  太孙殿下的这道令旨,跟救命又有什么区别。

  当令旨被宣读完成之后,一道声音响起:“谢太孙殿下恩典!”

  随着这道声音的响起,整个贡院所有学子共同高喊:“谢太孙殿下恩典!”

  贡院考场就在秦淮河边,上万人的大喊,哪怕是并不整齐,也足以让秦淮哄动。

  “这是怎么回事,怎得传出如此大喊。”

  “听不明白吗,必然是太孙殿下施以仁慈。”

  “也不知道是怎样的仁慈,这些学子们,怎的如此激动。”

  “不必多想,如此大事,过两日必登邸报,到时候咱们就知晓了。”

  学子们的情绪很激动,即便拿到了题卷,也过了好久才缓过来。

  不过就考试而言,根本不缺这点时间。

  三场的考试,真正受重视的只有第一场,考的便是经义。

  所谓经义,也就是四书五经。

  其实在这里有个误解,不是说每个学子,都得把四书五经全部畅通才行,在考试的时候,是可以选择自己的本经。

  所谓本经,就是从《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中确定一经作为自己的考试方向,学子只需做这上面的四题也就够了。

  后面的四书义则是从《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新儒学的经典中出答三题。

  是以考官准备的是二十三题,学子只需考七题即可。

  朱英只是来走个过场,太孙的身份也不允许他一直守在这里。

  临走的时候,朱英对户部左右侍郎吩咐道:“在这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有可能是我大明未来的尚书,侍郎,或是一地之父母官。”

  “朝廷的科举,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用来折磨人才。”

  “本宫会传令光禄寺,让他们为所有学子准备今日晚餐,包含明日两餐。”

  “到时候尔等就多多费心了。”

  左右侍郎闻言,也不敢多说,只能是躬身作揖:“谨遵太孙殿下令旨。”

  ......

  朱英对于贡院的改革,第三日就刊登在了京师邸报之上。

  太孙仁慈之名,响彻整个京师上下。

  不管是还未参加科举的学子,亦或是参考过科举当官的官员,都为太孙殿下此举称好。

  两个举动,让所有的学子感受到了太孙殿下的关心。

  “仁明之君,仁明之君呐,何愁我大明不兴。”

  “太孙殿下高义,上体天心,下恤黎民。”

  短短不过半日的时间里,所有的文人都在为太孙殿下写诗歌颂。

  “大孙这一招,真的是秒啊,咱从前太担心,大孙可能会遭到文人的抵制,这般过去后,天下文人对大孙无比赞颂,尽皆归心。”

  朱元璋笑哈哈的说道。

  谣言案的余波,直到现在都没有消失。

  虽说京师这里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没人谈论,但在大明其他地方,实乃传播广泛。

  即便是官府命令禁止,也抵挡不住有心人的传播。

  在当今的社会,主要的传播对象,是商人吗?

  不,是文人。

  商人的传播在文人面前,真就是个弟弟。

  朱元璋仿若看到,所有关于大孙不利的言论,在这次科举之后,被彻底冲个粉碎。

  “爷爷谬赞了,孙儿只是到了那贡院,听说了关于科考的一些章程规矩后,感觉对于学子们,过于严苛了一些。”

  “科举如学子,犹如鲤鱼跃龙门,尤其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