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朱元璋的转变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2章 :朱元璋的转变

第(3/3)页



  听着户部尚书赵勉的分析,讲述。

  不仅是上首的朱元璋,还是在座的其他尚书,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心里头也开始清晰起来。

  这就是太孙殿下的赚钱手段。

  可谓是把整个南直隶地区的经济,就这么一下子全部盘活了。

  “赵尚书,这个法子,可否在其他地区,也能如此推行。”朱元璋沉吟一下问道。

  赵勉想了想,回道:“回禀陛下,此法有所限制,只能用于百姓富足之地。”

  “京师之中,向来大户居多,大量的货物过来,大户们可全部购光。”

  “除开江浙一带,臣想不到还有那些地方,有如此之多的大户。”

  “不过有些相对来说还算富足之地,地方官府可帮忙采购,低廉卖给百姓,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法子。”

  朱元璋听闻后,摇头道:“采买之事,不当是官员代办,如此一来,中饱私囊者众多,真到了百姓手中,反而只高不低。”

  “说不准有些心黑的,强买强卖,价格反倒是比原先更高。”

  “大孙曾言,商道之处,唯有以商治商,不可跨界而行。”

  “这些采买之事,往后要是要交到商会手中。”

  对于官员的不信任,是朱元璋从小就有的感官,加上大孙也说过,官员绝不能过于插手商道之事。

  这就让朱元璋心里有了决定。

  商道是一方面。

  接下来,兵部,刑部,工部,吏部,也纷纷就太孙殿下目前所展开的一些策略,开始议论起来。

  在兵部这边,主要就军政分离,包括防止卫所的糜烂等一系列事情,由兵部尚书茹瑺,发表自己的看法。

  刑部这边,便就是新版大明律法的修订了。

  工部这边的事情,就比较多了。

  水泥,印刷,造纸,火铳等一系列的研究,制作,都是在工部负责。

  单单一些想法和讲述,工部尚书沈溍,一人几乎讲述了大半个时辰。

  反倒是吏部这边,能讲的事情比较少。

  至于礼部,虽然没有尚书,也有礼部左侍郎在。

  主要的方面,也就是近期科举的一些改变。

  朱元璋听完之后,这才惊讶的发现,短短不过大半年的时间里,大孙竟然已经插足了六部之中的方方面面。

  且一切有条不紊,按部就班。

  一直到差不多日落时分,关于太孙殿下的讨论,这才堪堪结束。

  “说说吧,现在大孙的路子,都已经摆在你们面前了。往后的路子,有什么想法的,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咱也都好生琢磨一方,总不能所有的事情,都依赖在咱大孙的头上吧。”

  朱元璋开口说道。

  在他面前的,可谓是大明最为顶尖的官员,掌控着大明前行的方向。

  自然是要有作用的。

  若是没有作用,那就换人过来。

  什么事情都得等着大孙的安排,那跟傀儡又有什么区别。

  朱元璋亦是不想让所有的事情,全都压在大孙的肩头。

  这里过不了几天,大孙就要外出巡查。

  要是大孙一走,这里的事情就开始搞砸,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朱元璋可不想有那般尴尬的事情发生。

  各部尚书听完后,开始沉思起来。

  唯一稍感轻松的,也就是礼部左侍郎了。

  对于礼仪章程,太孙殿下这边几乎从未插手过,自然也没有什么大动作的必要。

  半晌,朱元璋都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

  兵部尚书茹瑺这才起身作揖道;“启禀陛下,臣有一些愚见。”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