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冠名,给陛下拜年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3章:冠名,给陛下拜年

第(2/3)页

事作风严谨,常年作战少有败绩,在军中的名声极佳,在地方上也没有过于劣迹。

  还跟自己一样,喜欢杀贪官,锦衣卫核查下,证据确凿,从无诬陷。

  不仅没有虐待百姓,反而民生还算不错。

  算比较成器的朱樉,朱棡,还有其他兄弟,根本无法和朱棣比拟。

  算马皇后嫡子的,便就是老大朱标,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朱橚。

  朱棣虽不是亲生,但也是挂在了马皇后名下,这或许是因为对于误杀硕妃的愧疚。

  小时候朱元璋不喜欢,长大了却是喜欢得很。

  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诸多儿子之中,只有朱棣跟朱元璋,长得那是最为相像。

  然朱元璋要是知道,在自己驾崩后,朱棣这个最像自己的四儿子,特地因为自己那句话:上梦人以璧置于项,既而项肉隐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傅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甚异。

  然后给自己整了一张鞋拔子脸,或许现在就忍不住抄起棍子,将其一顿暴打。

  朱元璋这话的意思,是说自己晚上睡觉的时候做了梦,梦到自己脖子上套了个玉璧,然后融入肉中,变成异骨隆起了。

  然后朱棣为了加强君主权威,就给父皇朱元璋整了个天子之相。

  因为龙脸一般是比较长的,所以也给自己父皇整了个龙脸。

  稍微还算好的,便是供奉在武英殿的画像,还是以朱元璋本身为主,不然这到了后世都有些扯不清了。

  因诸般原因,在朱元璋的心中,朱棣朱英两叔侄,应当是携手以扶大明。

  却因为朱英流落民间,老大身死,从而让老四有了当皇帝的想法。

  在不知道大孙的时候,朱元璋其实也有过让老四当皇帝的念头。

  朱允炆还小,其他儿子没一个入眼的,能够对比的,也就唯有老四和允炆了。

  当然,现在就没有这些考虑了,大孙回来,一切自当不同。

  因为大孙的回来,现在的朱元璋也平和了许多,比往日少了暴躁,动辄杀人的习惯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对于大孙的想法,也非常的看重。

  朱元璋知道自己年纪大了,能活的年头,一个将会比一个少。

  他明白大孙的性子,有些选择,即便是自己强加在大孙身上,但等大孙即位后,只怕是依旧会改过来。

  大孙的情况不同,自己在接触到大孙的时候,他已经成长起来了。

  十年时间,让大孙的性格变得坚毅,也变得很难有大的改变。

  朱元璋是个聪明人,所以在对待藩王的问题上,他很尊重大孙的想法,不会刻意去强加。

  其实曾经对于朱允炆也是这样,只是他没想到,朱允炆这个孙子自己在的时候,答应得好好的,一转头就变了味道,强行动手。

  朱棣在当上皇帝后,总是觉得自己对不起父皇,经常半夜惊醒,害怕遭到训斥。

  其实倘若朱元璋真的知晓朱棣因为朱允炆强力削藩而夺了皇帝位,也顶多是训斥几句,并不会大动肝火。

  因为朱允炆的无情举动,只会让朱元璋觉得更加失望。

  即便是朱棣得了皇帝位,终究,是肉烂在了锅里。

  或许,这个跟自己长得最为相像,性格行事也极其相像的儿子得了皇帝位,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不过嘛,比起嫡长孙朱英来,统统靠边站吧。

  能够看到大孙对自家四叔不计前嫌,朱元璋还是很开心的。

  “爷爷,四叔在行兵打仗上,还是非常不错,尤其是对草原,情况熟悉,过去当有大用。”

  朱英没有去回答关于自己跟朱棣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些事情,心照不宣便就行了。

  朱元璋笑着点头道:“大孙能够这般想,当是最好了,都是自家人,不当说什么两家话,老四那孩子性格还是很直接的,没太多的弯弯绕绕。”

  朱英默然不语。

  老爷子这般想,那是因为朱棣在老爷子面前,从来都是服服帖帖,论起城府深,只怕是这皇室上下,没几个能出左右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