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征伐倭国的准备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7章:征伐倭国的准备

第(2/3)页

报传来,似乎对于明年我等征伐之事,已然得到了消息,便是现在这個时候,都已经开始征兵。”

  “不过现如今倭国那边的日子也不算好过,连年大战,兵员紧缺,且目前冬季,比我们这边可冷得多。”

  叶月清简单的讲述着倭国那边的情况。

  现在的倭国,在大明这边的看法中,应该是处于一片恐慌中。

  毕竟他们本来人口就不多,还因为内战损耗之大,刚恢复不到一年。

  然实际上,倭国的百姓不谈,上层的贵族们竟然极为兴奋。

  他们相信有神庇佑,看似强大的大明军队,绝对会被台风毁灭,高丽那边,倭国从来就没输过,哪有什么担心的。

  反倒是很多流浪武士,感觉这是一个机会,在这次战争中,不仅能够掠夺足够多的功劳,后面还能入侵大明,夺取财富。

  而且,朱英从来不曾小看倭国武士的实力。

  盲目不大不可取,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因为倭国所在岛屿,多为火山爆发地带,所有的倭人,心中就有一种危机感,好似明日整个倭国就要彻底沉没了一般。

  加上各种神神鬼鬼的传说故事,基本上一个村就有一个神灵供奉。

  这这就导致了倭国武士的特殊化,类似于欧洲骑士般的概念。

  另外,倭国由于孤悬海外,因此在历史上,很少有依附关系。

  虽然受到了中原王朝文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中原王朝强加上去的,皆是倭国自己来求取的。

  虽然他们一直以来,试图奉大陆中原王朝为宗主国,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种情况其实很少实现,也就是个名义,实际上往来很少。

  似乎历史上,倭国从来就没有被入侵过,那是因为在中原王朝看来,倭国完全就是一个蛮夷之地。

  而且,倭国的位置,太优越了。

  在古代航海技术的不够发达,去了大海,基本上就是一个模糊的方向航行。

  例如在盛唐时期,最为出名的鉴真东渡。

  鉴真受到倭国遣唐使普照和荣睿邀请后,就不断尝试,想前往倭国。

  他的前五次东渡,均以失败告终。

  最开始他尝试从扬州出发,失败后转战至福州,但海风把他们的船吹到了海南,离倭国越来越远。

  后来邀请他的遣唐使荣睿都离世了,鉴真也几乎失明,但还是坚持尝试。终于,他的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到达倭国。

  由此可见,从大明出发去倭国,其中的难度非常大。

  蒙元时期征伐倭国,其中若不是铁索连船,怕也不知道去哪了。

  其实就算是倭人自己从大明劫掠后,想要带着物资返回倭国,很多情况下,也是需要看运气的。

  对于真正的倭寇来说,干的就是九死一生的买卖。

  所以在很多时候,他们更为狠辣。

  便就是这种狠辣的性格,让大部分的倭国武士极为坚毅,于个人武力上,也有很大的成长。

  “有前元之鉴,虽然现在看似朝堂上一团和气,无有大臣敢在老爷子面前说些什么。”

  “可若是首发失利,那么反对之声,将会响彻整个奉天殿,各种劝谏。”、

  “在打倭国的这一步上,必须要稳,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也不可贪功冒进,先把根基扎下来,将整个倭国,都拉入战争的泥沼之中。”

  “让他们双面对抗,自顾不暇。这是一场长久战争,最为主要的是,一定要在海上,开辟一条稳定的航行,包括对大风的钻研,都是重中之重。”

  “若是在航海上,大风上有特殊人才,一定要厚待,不吝赏赐。”

  朱英皱着眉头,缓缓说道。

  从整体的军事实力上来说,大明对于倭国,自然是碾压。

  可这天下对于征伐倭国,大多数人都是抱着抗拒的心态。

  在大家的想法中,那等蛮夷之地,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打下来,有什么意义?

  到时候说不准还要大明这边,经常运送粮食各物过去,这不是给自己找个累赘吗。

  所以,只能胜,不能败。

  现在靠着老爷子的威名,包括银山之事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