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布条归位,滴血认亲(求一波月票)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4章:布条归位,滴血认亲(求一波月票)

第(2/3)页

朱英尤为在乎的。

        便是在第二天,朱英就已经招募了许多读书先生,这些读书先生并不是什么取得功名的秀才之类。

        朱英也不需要受到儒家学说熏陶的文人来教书,找来的人,基本上就是普通有基础教学能力,识字就行。

        不能盲目追求士兵一下子就成为军官级别的人才,一切都只能先识字开始。

        教学识字的时间是在晚膳过后,在这个时间段朱英也会开始批阅奏章。

        更多的时候,朱英还是会直接参与到士兵的训练中去。

        训练的内容,当然不是说拿火绳枪或者火铳来,而是从列队开始。

        古代士兵列队的时候当然会整整齐齐,但一旦动起来,完全就是一团槽了。

        在三国时期还比较讲究军阵,但是在如今的大明就没这么多讲究了,毕竟朱元璋也不是军户出身。

        而目前朱英的要求比之曾经的军阵要更高,是参考后世的一些列队标准。

        其实也不算太高的要求,达到他后世军训时候那样的程度,在朱英看来就差不多了。

        常规的军训,一般就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基本上都能达到很好的程度了。

        第二天,朱英最先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军姿。

        站军姿是一切的开端,站军姿,就是锤炼士兵的顽强意志,磨练士兵的不屈毅力,炼就钢铁般的纪律。

        “眼睛平视前方,不要左右乱看,眼睛要有神。头摆正,不要缩脖子。鼻子嘴巴不能乱动。”

        “肩膀要放松,不要一高一低,双腿伸直,不等弯曲。”

        烈日之下,朱英行走在士兵的队列之中,大声讲述军姿的要求。

        众多的士兵虽然不理解这样站着有什么意义,但也没有怨言,选择服从。

        不过很快,随着一个时辰过去,不断有士兵已经开始坚持不住了。

        很快就有士兵软倒在地。

        “倒下地上的将士,就趴在地上,不准站起来,等到所有人结束后,才可起身。”

        朱英没有去训斥或者责备,或者说上军棍如何,只是让那些倒了的士兵,就继续趴在那里。

        不过这般的命令,让那些倒在地上的士兵,面色感觉非常的羞愧。

        这些士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和普通的士兵已经完全不同,一些朱英想象中的闹事,或者是受不了埋怨,甚至那些交头接耳的行为,并没有发现。

        这些都是老兵,没有新兵蛋子,有些士兵甚至参加过蓝玉的成名战,捕鱼儿海战役。

        那么恶劣的环境都挺过来了,意志早就得到了大规模的升华。

        两个时辰后,朱英看着依然有大量站立的士兵,不由为大明如今军队的战斗力感到震撼。

        两个时辰折合后世,就是整整四个小时没有动弹,已经可以明确的看到,所有的士兵浑身已经被汗水侵湿。

        在他们的身上,可是全身都披着甲胄。

        明初的甲胄还是比较沉重的,和宋朝时期的六十多斤不能比,但也有四十斤上下的重量。

        这些士兵有着很好的耐力训练,本身在大明能够被称为精锐者,其中耐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行军都是长途奔袭。

        两三天就能打完的战役,奔袭个一两个月,实属正常,在这样的情况下所留下的百战精锐,有着超乎后世人难以想象的耐力。

        见识到将士们耐力情况后,朱英也要开始进行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对于大明如今的将士来说,是受到很大程度的掣肘,其中主要的方面还是营养问题。

        朱英已经吩咐张伯去采购大量的肉食,为将士们的力量训练进行保障。

        列队行走这块,最麻烦的就是左右不分了,暂且来说也是只能慢慢的形成习惯。

        百人一个方队,五千将士划分成五十个方队开始进行操练。

        站在点将台上看着这一幕的朱英,感觉还是很受震撼的,虽然目前总是会有些乱。

        站有站姿,坐有坐姿,不仅仅是在操练上,对于内务整理这一块,朱英也是亲自视察。

        古代士兵兵舍的脏乱差,简直超乎了朱英的想象,几乎进去就是一股子特别浓厚的味道。

        “本宫说着,张伯记载。”

        朱英对着旁边的张伯开始讲述作为将士内务的要求。

        包括被褥怎么叠,物品如何摆放,兵器该放置何处,屋内的卫生保持,一条条过去,凡是能想到的,朱英都说了出来。

        “吩咐下去,每日都必须进行内务整理,凡是不合格者,早晨列队时,予以通报批评,择每日最优者三人,进行通报表彰。”

        这一次朱英没有搞军饷或者其他的实物奖励,直接从精神上出发,他不想打造出来的将士,一心都钻到钱眼里去。

        目前的待遇已经足够高了,更多的还是在思想教育上的灌输。

        这些精锐士兵一个个本来就很是自傲,当在全军面前受到批评的时候,自然会有所改观。

        朱英从没有下令用过军棍,哪怕看到有想法子偷懒者,也只是批评教育。

        就是这样简单的行为,却被所有的士兵认为是爱民如子。

        要知道在别的将领下,动辄打骂甚至杀头,二十军棍更是常事,对比起来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连着三日,朱英一直在维持着基础训练,甚至连拉练负重跑都没有进行过,每天也是米饭管饱,肉食管够。

        本来便是精锐的将士们,仅仅三天的时间,本来就精神的面貌,在整体气势上更上一层楼。

        值得一提是五个千户。

        这五位千户的表现比一般士兵都更加优异,几乎所有的体能训练都算是完全达成。

        哪怕是曹炳这样的军二代,也从来没有叫苦过一次,最累的时候都在咬牙坚持。

        询问过后朱英这才明白,原来所有的千户,包括大部分的百户,本身就练有武艺。

        像曹炳这种,自小就被父亲曹震训练,站军姿在他看来,比练武时候站桩要轻松太多了,对于这样的训练根本没有需要提出异议。

        操练的顺利,和这些千户,百户带头因素分不开来。

        这着实让朱英非常省心。

        .......

        “大孙在军营里,今日是第几天了呢。”

        晚膳过后,朱元璋批阅奏章之前,对一旁的刘和问道。

        “回禀陛下,算上今日,已经是四天了。”刘和躬身说道。

        “咱就知道,咱这大孙对于军事这方面的兴趣,远远要大于处理政事,平日里批阅奏章的时候,总是想着法子如何躲懒。”

        “现在去了军营,天天就干操练的事情去了,不过咱看了昨日送来的奏章,大孙在政事上的处理,也越发熟悉了起来。”

        朱元璋先是埋怨了几句,而后又忍不住夸赞起来。

        “长孙殿下文成武就,这是秉承了陛下的天赋呢,在臣看来,日后必定是英明神武。”刘和奉承着说道。

        显然对于夸赞大孙这套,朱元璋很是喜欢,眼角的皱纹都笑得堆在了一起。

        闲聊几句后,朱元璋就开始批阅奏章。

        只是没过多久,蒋瓛就过来了。

        “禀告陛下,有关于以工代赈的三名涉事官员,已然全部逮捕,还请陛下示下。”

        听到这话,朱元璋眉头一挑,说道:“还示下什么,审讯过后,直接处死,而后将其罪行,传告至所有郡县。”

        “若不是咱大孙仁慈,这些个官员个个都该死,咱就听大孙的意思,再给他们一次机会,此番过后,若是还有人从中贪污钱粮。”

        “无论多少,尽皆处死。”

        朱元璋没好气的说道,其实早在锦衣卫上报关于地方郡县,在以工代赈这块,官员们情况的时候,朱元璋第一反应就是杀。

        不过看到那些上奏的内容,就决定考校大孙一番,而后被大孙说服,目前只诛杀几个贪得厉害些的,其余先放上一放。

        “咱大孙这次,可是要失望了哦,咱也得让他清楚,这些个贪官,一旦贪了第一次,还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次。”

        “有的时候,单纯的仁慈,只有助纣为虐的可能。”

        朱元璋冷漠的说道,之所以不杀,当然不是朱元璋改性了,只是借用这次机会,让大孙明白对于贪官要如何去处理。

        说完后,朱元璋又问道:“关于被贪墨的钱粮,可都追回来了。”

        蒋瓛道:“回禀陛下,三人所贪墨的钱粮全追回来了,甚至比我臣等锦衣卫记录的还要多些。可能是因为凉国公出面的缘故吧。”

        “算他们识相。”朱元璋闻言说道:“按照他们这般贪墨的数额,便是满门抄斩都不为过。咱这大孙什么都好,在这方面像他奶奶父亲一般,过于善良了一些。”

        按照原本的律法,这些贪官的妻儿都会受到连坐,妻妾女儿直接罚入教坊司,儿子等人则流放边疆。

        但在商议的时候,大孙坚持罪过全部归纳到官员本身之上,这才让朱元璋退步。

        作为后世来人,对于连坐制这等律法,心底里并不能接受。

        当然完全放过贪官也肯定不行,至少贪官的家财大半都要充公。

        “陛下,锦衣卫来报,长孙殿下先前通过驿站文书,下令到西域去取的物件,如今已经抵达京师。”

        蒋瓛再次禀告道。

        朱元璋闻言,眼睛顿时一亮,忙道:“快,立即派人去取,马上送到咱的面前来。”

        “臣遵旨。”蒋瓛闻言,顿时出门急速离去。

        朱元璋当然知道这次送来的物件是什么,便就是大孙所提到到的,关于自身被救时候,那破碎的布条。

        要知道那可是能够证实朱英身份的铁证。

        虽说现在直接让朱英上位,册封太孙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但若是铁证如山,信服者自然多谢。

        这些证据,并不是朱元璋要展示给大臣们看的,那些个文臣,也没啥否认的资格。

        主要还是展示给自己的皇子皇孙,以及诸多藩王塞王。

        在朱元璋的心中,还是希望整个老朱家大家庭要和睦起来。

        朱英的出现,冲击最大的就是这些亲王了,或许明面上不说,心底里很可能不认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