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明朝张三丰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0章:明朝张三丰

第(3/3)页



        “爷爷似乎认识他?”朱英有些诧异的说道。

        当然,朱英根本没见过张三丰,若真是见了这等神仙人物,想都不要想,死缠烂打都要拖着一起。

        后世,张三丰这个名字早被神化了,朱英顺口拿出来凑一下。

        朱元璋有些感叹的说道:“若是别人说这话,咱还不怎么会信,既然是张玄玄说的,那肯定有其中的道理。”

        “咱倒是想和其见见,去年就下了谕旨,只是到现在也没消息传来。这些个喜欢云游的道士,咱还真拿他们没办法。”

        朱英闻言,这才心中松了口气,他还以为老爷子跟张三丰很熟呢。

        朱元璋说话后,眼神中带着少许的留恋,看了看桌面上的五花肉,红烧肉这些以肥肉为主的菜肴,然后轻轻转过头,吩咐道:

        “听咱大孙的,往后咱的食谱上,将这些肥肉有关的菜肴,全部划去,免得咱看见了心烦。”

        在身体和口味上,朱元璋终究还是选择了身体。

        现在的朱元璋日子很有盼头。

        大孙回归,这么年轻和优秀,他真的想活的时间更久一点。

        便就心里头想着:‘张玄玄这般长寿,咱学着他点,也不说跟他一般,活到八九十,看着咱大孙再给咱生一个重孙,也就差不多了。’

        桌面上的五花肉,红烧肉都被端走,朱英坐在老爷子对面,开始一同就膳。

        什么食不言,在朱元璋这里可没这个规矩。

        爷孙俩一边就膳,一边就开始聊了起来。

        “那些退役的将士们,大孙准备先在哪里进行安排,咱刚刚看了下总数,这第一批的名单,也有三万多人。”

        朱元璋直接问道。

        朱英回道:“这些将士们,孙儿准备先将其全部往江南地区安置,若是孙儿没猜错的话,这些将士,大部分都是凉国公下,淮西人士为主。”

        朱元璋喝了口豆汁,笑着说道:“看来这一切,都在大孙的掌控之中,难怪大孙对于选人这事,没有过多的参与,直接就交给凉国公等人去操作。”

  

        “不错,咱刚才也粗略的看了言,七八成都是咱淮西的老卒,甚至不少人的名字,咱还有些熟悉,都是曾经跟过咱一同打江山的老兄弟。”

        朱英笑着回道:“江南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又富裕。这些淮西的老将士们过去,自然不会过得差。”

        “且都是淮西的,相互间也能帮助,很难被江南富商豪绅们买通,这在江南各地,就能很好的贯彻朝廷的意志。”

        “尤其是治安署,更是直接跟底下的百姓对接,对于掌控江南的情况,尤其是一些恶霸地主,是最为容易接触的。”

        朱元璋对此很是认同,虽然江南地区的锦衣卫,是除了京师外最多的,但是锦衣卫机构的职权,也有相应的限制。

        治安署这样,直接分手了知县的权力,相当于半个知县在行事,就完全不同了。

        “江南的那些豪绅富商,一直让咱很是头疼,不过现在倒是稍微好了点,以前是真的让咱气愤。”

        “大孙你记好了,就江南而言,苏州府和松江府这两个地方,尤为需要注意。”

        “或许大孙还没在户部查看国库的岁入,单单就这两府之地,在咱大明的赋税岁入之中,竟是占据三成,简直匪夷所思。”

        “就这三成,还是咱在那边收了大量官田,才有这般多的,这远远不是苏,松两地的所有,当还可以更高一些。”

        朱元璋的语气,有些感慨,还有些忌惮。

        这两个地方,是张士诚的老巢。

        朱元璋也是没收大量地主的田地后才知道,为什么张士诚那厮,如此没有上进心,整天贪图享乐。

        感情什么粮食危机,钱财危机,跟他是一点干系都没有。

        就张士诚在那里能看到的,完全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场面。

        朱英听到这些,也感觉有些震惊。

        两府之地,占据大明天下三成赋税,难怪老爷子对整个江南地区,一直是税上加税,一年比一年重。

        感情是尝到了甜头。

        不过在这样的重压之下,朱英原本准备继续大力压制江南地区的想法,却是有了些变化。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的江南,肯定是在不断的衰落,繁荣的景象大打折扣。

        对于老爷子不断处死江南文人,  富商,地主。

        朱英倒是感觉过于浪费了。

        “爷爷,江南读书人多,安南那边,最缺教化,不若于江南地区,尽数免除死刑,将其流放至安南,爷爷觉得如何。”

        现如今的大明,户籍在册人口不过六千多万,估摸真实人口,也肯定没有达到一亿之数。

        摊丁入亩这个政策,需要在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大肆传播大明各地区后,才能真正的落实下去。

        不然生得多,吃不上饭也是白搭。

        江南的这些才子,文人,富商,在朱英看来,就是最好的对外输出。

        尤其是海外的贸易,藩王们肯定不擅长,总还是需要能懂经营的商人,开发海外藩国。

        至于对大明之外的祸祸,朱英表示,日后定有王者之师,前去解救。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