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八章:守口如瓶

第(1/3)页

  在数日前,朱元璋在和朱英相谈的时候,朱英就提出沿海的倭寇匪患。

  这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重视。

  倭寇,指的是倭奴和贼寇。

  自唐宋时期,倭寇就已然存在。

  不过因为唐宋开房通商的缘故,相对而言没有这般厉害,这段事情顶多算是海盗,也没有形成太大的规模。

  倭国倭人在唐宋期间,对于中原的文化非常向往,和其他的小国也差不多。

  其中最大的改变,来源于蒙元。

  忽必烈,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蒙元的开国皇帝。

  高丽国王向忽必烈称臣,并且在忽必烈的帮助下,成功驱逐了朝野中武臣的势力,让高丽国王重掌大权。

  一年之后,在高丽人的建议下,忽必烈派出蒙古使臣前去日本,向他们提出了前来臣服的要求。

  倭国受到唐宋文化的影响,和当初的南宋,金,辽都有很好的外交关系。

  而且由于文化的深入影响,倭国对于蒙元非常的看不起,认为就是一群野蛮人。

  蒙元强大是强大,但是双方之间毕竟有一海之隔,倭国人对蒙古人并不是那么畏惧。

  对于蒙元提出的臣服要求,置之不理。其中蒙元使臣赵良弼,在倭国呆了三年的时间。

  但是他没得到倭国天皇的接待,也没有得到倭国幕府将军的接待,只能无奈返回。

  忽必烈是天生的征服者,在蒙古人所到之处,亚欧大陆的众多地区和国家都无力抵抗,他建立起了一个空前辽阔的帝国。

  而作为一个征服者,他的骨子中流着的是征服的血,在周围全部称臣的情况下,唯独倭国不但不臣服,但流露出看不起的意思。

  这让忽必烈怎么接受得了?

  他奋起三万联军,大小船只近千艘,风风火火地开始了第一次远征倭国的征程。

  在蒙元大军下,倭国根本没有抵抗之力,然而眼看就要完成大业,随后降临的天灾让蒙元大军全军覆没。

  顺风顺水的忽必烈,结果在一个小国面前失败了,这引起了忽必烈的愤怒。

  于是第二次远征大军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