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八十六章 浅攻的抉择_寒门宰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百八十六章 浅攻的抉择

第(2/3)页

了供给大军军粮确实非常艰难。阑

  蔡延庆便向章越说回秦州督粮,章越听了就觉得蔡延庆很是鸡贼。

  他用这个方式避开了边臣与王中正间的矛盾。

  相对而言,还是张诜比较讲义气。

  哪知次日章越就接到边报西夏重新在兰州,天都山点集,并屯驻重兵,甚至传闻夏国国相梁乙埋已抵天都山下的瓦当会,随时可以南下熙州,威胁会州,张诜则主动请缨要率部分兵马返回熙州,防止西夏拦截后路。

  张诜,蔡延庆先后离开,只剩下章越一人面对王中正。

  对这二人毫无‘义气’的行为,章越心底大骂,明明集重兵于河州城的方案是三人一致的决定,但听说官家的派人督战,结果一溜烟全跑了。

  章越出城迎王中正,摆出了十足的诚意。阑

  而王中正接到圣命后,从秦州城出发至河州也是甚为踌躇,但是王命不可违,所以还是星夜兼程地赶到。

  他来之前反复打听京中情况,对于天子的御旨也是仔细揣摩,他很清楚地看到对于前方战事决策,其实御前也是非常的反复。

  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就可以推翻御前昨日下定全部的决断,王中正对此也是意料之中。

  所以官家在催促章越进兵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相机’二字。

  这对王中正而言就非常为难了,他不愿意得罪章越,但更怕得罪官家,而且这样关乎国运的战略决战,胜了如何他不敢期望,但要是败了,章越是文臣尚好,而自己肯定是性命不保。

  王中正见到章越面上表情也是绷得很紧,他将手持的圣旨给章越看过了。

  章越当然不会怀疑圣旨有假,不过还是将细节看过,他也看到了圣旨里的‘相机’二字。阑

  这说明官家对自己没有失去信任,否则官家只要下一道诏令‘沿边诸将皆听王中正之命’,章越经略使的军权就被架空了,除非他要造反。

  当然此举不妥,而且隐患不小,因为唐朝的缘故以及天生利益排斥,文官一直以来都反对宦官掌军。

  不过也不是没有,眼前的王中正以及李宪,甚至后来的童贯都是宦官掌军的代表。而且平心而论,这几人打得都还不错(毕竟打败就会被文官大肆渲染)。

  因此能否说服王中正在接下来,二人的相处中都是至关重要的。

  章越道:“见过坊使,城中已设下酒宴为你接风。”

  王中正道:“经略使不必客气,咱家是奉皇命来的,事情没有着落前,咱家是一口也吃不下啊!”

  王中正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阑

  章越点头道:“那就依从坊使的意思。”

  当即章越走到大营与王中正在舆图之前讲解如今的形势,王中正虽是宦官,但可是代表官家来的。

  章越言道:“坊使请看,这条是黄河,河北是夏国之地,而河南便是我们的脚下,似河州、岷州、洮州、积石军、廓州等都在河南。”

  王中正看着舆图,夏国在河南原先拒有兰州,会州,但在熙宁三年时会州丢了,兰州也丢了一半。

  如今河南大部分为宋军与青唐各蕃部所共有。

  章越又道:“坊使再看这河南之地,咱们用南山和西山分河南之地,南山则指岷洮二州和熙河分界,西山则指积石山。”

  “或又称西山、南山其外的岷、洮、叠、宕地区为山外,熙州、河州为山内。”阑

  章越所言一般当时的人会有些糊涂。

  但换了穿越者一听就懂,露骨山又称太子山,传说当年扶苏在此戍边。

  露骨山是昆仑山余脉,也就是中国第一道阶梯与第二道阶梯分界。

  露骨山以西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而露骨山以东则只有两千多米。

  换句话说,第一道阶梯与第二道阶梯大致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以当时宋朝的国力而言,要跨越这里非常困难。

  而以熙河的形势而论,熙州河州在山内,也就是第二道阶梯范围。

  而岷州,洮州,叠州,宕州在露骨山以东,也就是第一道与第二道阶梯交界之间。阑

  “似山内有湟水谷地,黄河谷地,洮河谷地都是可以适合我军屯垦的。”

  “至于南山和西山(接近第一层阶梯了)之西,却不适合农耕,以羁縻之策治之即可。”

  王中正一听章越所言就明白,简直是反掌观纹有没有。

  旁人听半天讲不清道不明的话,章越一说就明白。

  有人说大宋国土虽大,但却没有一寸可以丢的,必须寸土必争。

  也有人则说似秦州以西的土地,必须全部让给蕃部。

  这两等说法都是太绝对的,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耕民族受限制于补给线的问题,推进到第一道与第二道阶梯之间就差不多,下面的地方在国力不够的情况下,暂以羁縻之策治之就是。阑

  但位于第二道阶梯上则当应取尽取了。

  “所以熙州河州必须取!而山外的岷州,洮州,叠州,宕州则当能取尽取。”王中正轻易得出这个结论。

  山内熙河,河州地势较低,且四通八达,易于受攻击,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