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您果然深思熟虑_家父汉高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43章 您果然深思熟虑

第(3/3)页

少人,名望很大,让他坐镇沛郡,不能起到其他作用,却可以安抚好百姓,也有利于晁错的做事。”

  刘长将这些话都记了下来,“四哥!我都知道了!”

  刘恒长叹了一声,“长啊,做事不能只是图快,要考虑周道,谨慎而为,除枝不除根,无用之政也!”

  “你作为大汉皇帝,尤其是要谨慎,你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若是好的影响倒也算了,若是坏的,那就出大事了,你可知道我为什么总是要劝你节俭吗?”

  “为了不浪费?”毉

  “还是因为你的影响力啊,你如今的成就,早已是无人能比,后世的君王,肯定都是以你为荣,会效仿你的行为,你若是以勤俭,那后来的君王都会将勤俭当作是自己的美德,起码他们骄奢淫逸之时,会有大臣用你为例来劝谏他们...这是有利于千秋的大事啊,你难道不想让后世的子孙都如同你这般吗?”

  刘长迟疑了片刻,忽然有些激动。

  “兄长,我现在的成就当真已经无人能比了吗??”

  刘恒沉默了许久。

  “竖子!!!”

  “合着我说了那么多,你就记住了这一段是吧?!!”

  .......毉

  四哥离开了厚德殿,随即前来的便是左右国相。

  两人前来禀告国事。

  张苍终于老了。

  这位长生不老之相,在保持了同样的相貌几十年后,如今的身躯,终于开始有些佝偻,那高大的身躯变小了些,浑身皱巴巴的,不再像从前那般硬朗,行为和语言也开始变得迟缓了一些。

  但是,这并不让人奇怪,因为,这位大汉国相,今年已经九十岁了。

  若是在这个年纪,他还能像从前那样精神奕奕的,那大家反而该害怕了。

  作为庙堂里年纪最大的大臣,张苍总是能让人下意识的忽略掉他的年龄,毕竟,现在的他看起来与其他老臣并没有什么区别,在外人看来,他其实也就是七十多岁的模样。毉

  “改制之事已经完成了....分了门下,尚书,中书。”

  “门下之令称侍中,尚书之令称仆射,中书之令称令。”

  “御史仍以旧制,不与三省之内。”

  “以张不疑为侍中令门下省,老臣自领中书之令,以陆嘉领尚书仆射。”

  刘长点点头,随即猛地惊醒,问道:“那我师父呢?他担任什么啊?”

  张苍平静的回答道:“自然是担任三公,三公依旧设立,作为给与官员的殊荣,不再掌实权,九卿皆归于尚书府门下,设诸曹。”

  “那您现在就是国相领中书令?”毉

  “不错。”

  “这还真是麻烦。”

  “陛下,看似麻烦,实际上是却对诸多不同的官职做了详细的划分,不再会有治理混乱,职权叠加的事情发生。”

  在新制度上,最大的受害者变成了韩信,被拿走了军事管理权,张苍设立尚书兵部曹来负责军队的事情,而尚书的兵部曹是由周亚夫来担任的。但是,太尉依旧是大汉最高的武官,负责担任皇帝的军事顾问,对天下的战事出谋划策,位高权重,只是将领的调动升迁,粮草运输等事,都已经不再由他来管理。

  目前,九卿还不曾完全改制,只是完成了对三公的更改。

  九卿改曹,栾布这个内史就会变成农部曹,宣莫如可能变成刑部曹,陆嘉本该是任礼部曹的,他既然要去领尚书,那这个位置可能就得换个人来接任....

  刘长挠了挠头,他也不知道,这样的变化对大汉来说,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毉

  反正对比现在这职权混乱,集权不足的制度,这总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吧。

  刘长清了清嗓子,认真对面前两位国相说道:“朕这次外出各地,发现了不少的问题,因为时日紧急,只能采取一些急切的行为来解决,但是吧,朕还得要进行善后,就比如说这个赵国...赵国的情况是诸国内最为特殊的,他们的传统观念很深,至今都是在搞春秋大义那一套....”

  刘长缓缓说起了自己的看法,赵国,梁国,沛郡等。

  张不疑忍不住高呼道:“陛下英明!!!”

  张苍却不由得眯了眯双眼,他甚至都不用思考,就知道这些话出自谁的嘴,当然,陛下说是自己想的,那就算是他自己想的吧。

  “那臣现在就去做善后之事?”

  “好!”毉

  “就交给您这位国相领...什么来着,反正您来操办就是了!”

  “唯。”

  两位国相起身告退,张苍抓住自己的拐杖,吃力的站起身来,行动有些缓慢,刘长抢先一把将他扶着,让他起了身。

  “老师啊...您...您还好吗?若是您觉得累了,觉得疲乏了,我可以让您去休息的。”

  张苍一听,顺势就晃动起了自己的拐杖。

  “陛下啊!!老夫时日无多了,愿意休个五年的假!!”

  看到他这个模样,刘长就安心了。毉

  看来他还行。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