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不过如此_家父汉高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1章 不过如此

第(2/3)页

都,脸上却再也没有了方才的柔和。

  “国内诸事散漫,一年所种出的粮食还不够自己果腹,还要跟庙堂借粮,这实在不该,从如今开始,您来负责国内耕作之事,在每个县里规定出今年应当开垦的土地,今年应当出产的粮食数量,全力推动耕耘之事,让各地官吏组织百姓进行耕耘,以管理士卒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禁止散漫之风气,到时若是不能达标的,除以极刑!”

  “对有功者赏赐爵位,分发土地,隶臣,钱财....”

  郅都一愣,随即问道:“大王刚来,若是以严...”

  “无碍!如今举国的百姓都没有十万,各县只有数千之众,若是按部就班,还说什么治理河西呢,尚且不如一郡,如今的办法,可效仿秦国之政,那是最快强国的办法,就按着寡人所说的来办就好,庙堂那边,不必担心!”

  “唯!!”

  .........

  朝议结束的时候,季布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他本来的食邑就不多,这又被减少了三百。

  当然,季布并不是一个很在乎食邑之类的大臣,主要还是这吏治的问题,让他有些头疼。监察百官并不难,可要监察天下官吏,这就有些难度了,哪怕是有绣衣配合也是一样,绣衣的数量是不少,可问题是这大汉的江山也不小啊。

  其实很多吏治问题都是出在底层,季布目前也是因为这个吏治的问题而操碎了心。

  到底该怎么去做呢?

  有的大臣认为要回复秦国的重刑,不然官吏们就不会知道害怕。

  有的大臣们则是认为要增加监察力度,委派更多的监察官吏。

  可这两种办法,季布都觉得不太可行。

  就在季布思索着这个问题,走出皇宫的时候,张不疑却笑呵呵的将他拦住了。

  “布啊....你这刚接替我的位置,怎么就弄出了这样的事情呢?”

  “这御史可不好当啊,你得用心才是!”

  听着这恬不知耻的言论,季布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自己当御史才多长时日,这分明是你当权时留下的问题吧??

  不过,季布也不跟他较真,问道:“你有什么好办法?”

  张不疑不会无缘无故的拦下自己,肯定是有什么想法。

  张不疑迟疑了一下,“我倒是有个初步的想法,去你的府上聊聊?”

  “好。”

  书房内,张不疑问道:“你说,最先能察觉到奸吏的是谁呢?”

  “自然是百姓。”

  季布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对,就是百姓,我听闻,在周朝,司外设肺石,民有冤,则鼓此石,官不纠,立石三日,有士过问。”

  “你说,若是我们让百姓可以直接上书与皇宫状告官吏,或者专门设立一个机构,负责这类的事情,是否会比增加监察官吏的数量要有用的多呢?”

  季布抚摸着胡须,沉思了许久,“你的意思是设立进善旌,诽谤木,敢谏鼓?”

  “尧舜之时那简陋的办法,岂能运用在当今呢?”

  “不过可以借鉴这一套做法...我觉得,可以设立一个府,就叫叩阍府,改公车司马之职来负责。”

  “在郡安排叩阍吏,不与地方官吏往来,只与民,民有冤则寻之,官吏不得查看,直接送往叩阍府...以往的监察,乃是官监察官,不妨换个思路,使得民监察之,大汉的官吏少,疆域大,可大汉的疆域上,却都是百姓啊...如今有邸报,我们可以连续的用邸报告知这件事,让各地官吏将此事宣讲与百姓....”

  “即使百姓不敢上书,那地方官吏得知这件事,心里多少也会惧怕,不敢肆意欺压....”

  季布迅速与张不疑开始商谈这件事,从官吏的规模问题,俸禄问题,受理案件的过程,如何辨别,如何处置等等。

  季布有些狐疑的问道:“你有这样的想法,为什么方才朝议的时候没有告知陛下呢?”

  张不疑不屑的说道:“没有十足的把握,怎么敢冒然告知陛下呢?陛下爱民,但凡听到百姓的事情,就会非常的急切,若是出了什么问题,岂不是要陛下背负了恶名?这不可,还是得有了把握,有了具体的施行办法之后,再由你来推行,如此一来,哪怕是出了过错,那也是你或者我的问题,而不必陛下来承担....”

  “这种事情,你倒是想的很周全....”

  “不可不周全!!”

  “这是陛下爱民之举,可万万不能有错!”

  张不疑每次说起陛下两个字的时候,语气甚至都会加重,神色都有些狂热,季布摇了摇头,“好了,我知道了,你快些回去吧。”

  送走了张不疑,季布的门客笑着说道:“张公乃贤臣也。”

  季布却摇着头,“他是不是贤臣,全看陛下是不是贤君,如今陛下爱民,他就能出爱民之策,若是陛下想要做害民之举,这厮也绝对会继续献策,他非为国,非为民,只为陛下一人耳。”

  “况且,这厮还年轻,只能希望陛下不会改变,继续保持那赤子之心,仁义之心,否则,这厮将会成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