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九章 次序之争_锦衣状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九章 次序之争

第(2/3)页

,不能让朱四开启随便增加内阁大臣人选的先河!

        「嗯。」

        杨廷和点头,显然更赞同毛纪的观点。

        ……

        ……

        无论谁入阁,朱浩这个史官修撰都没有任何机会。

        在这件事上,朱浩虽为策划者,但全程看热闹就行了。

        此消息很快传遍翰林院。

        「……你们听说没?陛下今日上午

        召见几位阁臣,提出要在内阁增加人手,却不知谁有资格入阁?」

        「我觉得刘学士首当其冲……他做过礼部尚书,如今又掌翰林院事,诰敕什么的都由他来主笔,如此大才不入阁,那真是可惜了。」

        「不见得,你们或许不知道,刘学士跟杨阁老关系不睦,听说石学士和丰学士二人更有机会。」

        人们私下议论,或许都不能算是小范围内传遍,简直是在公开场合扯圈子讨论,连一向不参与这种事情的朱浩都能听到他们说什么。

        翰林们所说的石学士自然就是石珤,而丰学士则是丰熙。

        丰熙虽然在翰林院中才名卓著,属于北派文人的代表性人物,但他始终声望不足,容易被人利用,历史上丰熙参与了左顺门事件,后被罚戍福建镇海卫,本来是有机会入阁的大才,最后落了个罪死戍所的凄惨下场。

        可以说,嘉靖初年的政治派系斗争异常严重。

        嘉靖三年时朱厚熜的爆发,可以说就是这几年小皇帝所受欺压的一种宣泄,到时谁撞到枪口上,都是看不清局势、自以为行的是忠义之举的结果。很多人没有冲出来当那出头鸟,反而平稳过度,后来取得了较高的官职。

        孰是孰非,难有公论。

        朱厚熜为他老爹老娘争取名分,在杨廷和为首的儒官看来不可接受,甚至违背了祖宗章法,认为其违背儒家大义。

        可问题是……

        皇帝为生父、生母争取名分,不也符合儒家至孝?

        一切就要看从哪个角度来辩证……

        张璁等人的大礼议能招揽很多人投效,不是因为张璁代表了新皇,而是「继统不继嗣」本身也符合儒家理论。

        朱浩将之总结为:

        现在谁替杨廷和出头,谁就能得到士人的称颂,短时间内加官进爵;

        而将来某一天,随着杨廷和引退,那些替其出头之人,却要面临被皇帝清算和惩罚的下场,不得好死……

        或许正因如此,翰林院中下层混日子的官员看出来了,就算刘春声望最盛,本来按照规矩他入阁乃众望所归,却在排次上落后于石珤和丰熙。

        ……

        ……

        朱浩回了一趟家。

        也是朱娘说起,很久没见到儿媳妇,朱浩便带着孙岚,装作和睦夫妻的样子,一起回去拜见老母亲。

        朱娘很高兴,拉着儿媳妇的手问东问西,孙岚却不知该说点什么好。

        因为朱娘的问题,有大半她都不知答案,有些隐约知晓,也不能说……这就显得她很腼腆,在婆婆面前总是沉默不语,倒也颇讨喜,至少在朱娘和李姨娘看来,这不是个喜欢生事的主。

        人家是大家闺秀,总比军户出身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