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投其所好_锦衣状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七章 投其所好

第(2/3)页

想法?

  这些读书人,做事最讲究中庸。

  也力求隐晦。

  邝洋名在安陆州这几年,算不上作奸犯科的佞臣,但也绝对不是清廉如水的铮臣,但其跟兴王府来往甚少,偶尔有交集但分寸把握得很好,主要因为他是正统科举出身,认为的法统绝对不是藩王继承皇位,就算皇帝无子,也应该找宗室子弟养在皇宫中为义子,以此来继承皇位。

  宋朝除了宋仁宗传位宋英宗时有立皇嗣的先例,南宋时也曾出现过多次皇帝无子养宗室世子的传统,甚至还有宋高宗赵构民间海选儿子的先例,在儒家道统完备的南宋,这其实是儒家法统对皇权传位思想的一种认知和肯定。

  朱浩就要好好想一想了。

  邝洋名马上要从安陆州卸任,暂不知去向,这种进士出身的大臣,走之前出道题表明自己曾在县试中暗示兴王府有僭越礼数的行为,是不是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朝廷跟兴王府间的争斗,求一个独善其身呢?

  若真是如此的话,那邝洋名就没打算跟兴王府过多来往,也未打算在兴王世子有可能继承大宝的情况下立什么“从龙之功”。

  这是邝洋名跟兴王府划清界限的一种体现。

  清楚了邝洋名对兴王府的立场,也就明白他对于“宗室僭越礼数”的认知,朱浩写文章时便有了方向——往批判僭越礼数的方向写,批判得越激烈越好。

  连朱熹老夫子都说了:“孔子为政,先正礼乐,则季氏之罪不容诛矣。”

  就是有个问题。

  考卷弥封开启后,邝洋名发现朱浩的身份乃是兴王府伴读,会不会从中作梗?

  知道我是兴王府伴读,一气之下把我除名了……名义上所有成绩都在开封前便确定,但要把一个通过县试的考生名字从榜单上拿下,主考官还是有这权力的。或者说,就算他坏了规矩,把一个学子从榜上除名,也没人管。

  既然如此……

  那我除了抨击严厉外,更要表明我“身在曹营心在汉”,毕竟我朱浩可是锦衣卫朱家出身,我进兴王府哪能有善意?

  ……

  先找论题方向。

  第二题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孔子觉得五十岁后应该好好学习《易经》,还说如此便没有什么大的过错。

  可问题是……

  易经这东西,很多都很玄乎,尤其先秦时代的《易》,要知道孔老夫子可是主张过“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你五十岁之后去学《易》,是否违背了自己对阴阳鬼神之说的看法?

  但其实很好理解,《易》的本质是天理循环。

  说白了,还是格物致知中“一草一木都有理”的思想。

  邝洋名是个正统的理学坚守者,大明正德年间,心学早已萌芽,邝洋名或是想以此等出题表明,自己要坚决跟心学思想做斗争,谁在科举文章中体现出心学思想,受其影响……要在我这儿录取?没门!

  又是个坑。

  虽然名义上阅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read81.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